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州市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

  • 资源ID:21728182       资源大小:322.08KB        全文页数:10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州市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

1、苏州市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二二一年四月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形势 1第一节 发展基础 1第二节 发展形势6第二章 高质量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8第一节 指导思想8第二节 2035 年远景目标 8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9第四节 发展布局 13第三章 全面建设创新吴中,着力打造地标型产业 19第一节 壮大“2+2”产业集群 19第二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1第三节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23第四章 全面建设开放吴中,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26第一节 全面融入“一体化”26第二节 服务融入“双循环”27第三节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9第五章 全面建设生

2、态吴中,持续擦亮太湖美标识 32第一节 打造绿色生态名片32第二节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34第三节 推进绿色循环发展36第六章 全面建设人文吴中,深耕厚植吴文化文脉 38第一节 增强核心价值凝聚力38第二节 增强吴地文化影响力 38第三节 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40第四节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力42第七章 全面建设幸福吴中,共建共享高品质生活 43第一节 完善城市基础功能43第二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44第三节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47第四节 筑牢公共安全屏障50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 53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53第二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53第三节 加强监督和评估55“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吴

3、中区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新起点上,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站在建区 20 周年的新 起点,提升产业和城市能级,努力建设“美丽吴中”高质量发展的关 键阶段。苏州市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吴中区委关于制定吴中区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吴中区未来五 年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形势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吴中区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五 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区上下在区委、 区政府正确领导下, 以担当实干、

4、顽强拼搏的精神, 积极应对错综复 杂的宏观环境和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调,以 22 项三年提升计划为抓手,全力打造创新智造强区、服务经 济新区、文化旅游名区、城乡融合示范区、生态花园城区,“十三五” 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强富美高”新吴中建设取得阶段性重 大成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 分别增长 6.0%、9.2%,2020 年分别达到 1343.78 亿元、 188 亿元。完 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778.8 亿元。在 2019 年人民日报全国中 1

5、小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中, 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 区第九位、科技创新百强区第十位;在新华网公布的 2020 城市市辖 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中位列第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核一轴一带”布局加快形成,三次产业 比重由 2.3:48.7:49 调整为 1.5:44.6:53.9。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 规上 工业总产值由 1103 亿元提升至 1744 亿元,年均增长 9.6%,新兴产业 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 54.9%提升至 59.1%,获批国家级高端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两大 主导产业持续壮大,产值年均分别增长 14.8%、16.9%。生

6、产性服务 业高速发展, 检验检测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 20%,规模连续多年 列全市第一。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新增大型商业综合体 6 个,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至 767 亿元。吴中综合保税区获评省重点物流基 地。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获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全国 先进县、省第二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苏州现代农产品物流园顺利 启用, 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启动高企倍增计划,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由 345 家增至 933 家,省民营科技企业由 550 家增至 1408 家,高新技术产 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

7、分别由 43.6%、2.31%提升至 57.7%、3.36%。连续多年举办高校行、科技行、 高校青年博士进企业等活动,“智汇吴中”引才品牌进一步树立,“十 三五”期间,新增国家级人才 5 人次、省双创人才 22 人次、姑苏领 军人才(团队) 79 人次。 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持续推进, 万人发明专利 2 拥有量达 60.45 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金融支持实 体经济力度加大, 创新设立东吴贷、东吴知识贷、东吴人才基金、东 吴创新创业引导基金。新增上市企业 7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42 家, 累计分别达 14 家、 60 家。连续两次获评省级金融生态优秀区。改革开放活力释放。创新打造“

8、吴优办”营商环境品牌,政务服 务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业项目施工许可审批时 限成功从“3550”压缩至“1220”。全域推进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 23 项“证照分离”改革全部完成,获评省营商环境评价先进区。国企 改革深入推进,整合成立 6 家区级国资公司,资本化运作稳步推进。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入选全国改革试点经 验典型。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完成用直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完成进出口总额 411.8 亿美元,其 中出口总额 284.6 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 19.1 亿美元。创成省跨 境电商产业园试点, 获评国家外

9、贸转型升级基地,吴中综合保税区获 批开展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 开发区、度假区挂牌苏州自贸片区联动 创新区。城乡统筹全面推进。城镇化率提升至 73.29%,较 “十二五”末 提高 2.26 个百分点, 获评国家园林城镇。太湖新城获评国家智慧城市 试点、地下综合管廊国家试点、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园博 园建成投用, 用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 临湖石舍获评全国美 丽宜居示范村,临湖黄墅、 横泾东林渡等 15 个特色田园乡村成为省 市级试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一环四射一联”快速路网加快形成, 3 苏州最大立交尹山湖立交建成投用, 东环南延二期主线高架、蠡墅立 交、轨道交通 2 号线延伸线

10、、 3 号线、 4 号线及支线建成通车。获评 “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区)。生态质量持续提升。累计投入 75 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太湖保护。 连续 13 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基 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全面完成 4.5 万亩太湖围网拆除、太湖沿岸 3 公里范围内 6 万亩养殖池塘整治改造、长江流域太湖禁捕退捕工作, PM2.5 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较“十二五”末分别下降 41.4%、提升 20.2 个百分点。启动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获 评首批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实现国家级生态镇、省级生态文明建 设示范镇全覆盖,金庭镇上榜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

11、值实现典型案 例。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区公共文化中心、 吴文化博物馆顺利投用, 城乡社区“10 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获评“中国文学之乡”“中国 民间文艺之乡”。光福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情韵姑苏获 五星工程奖, 3 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录, 1 人获中国曲艺牡丹 奖。“文化+”亮点纷呈,创成首批省级、第二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 区,成功发布省内首个区域民宿产业品牌 “太湖民宿”,舟山核雕村 艺术街区创成中国特色商业街区,东山荣获中国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 镇,旺山文旅风情小镇、太湖体育运动休闲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 建名单, 环太湖国际竞走多日赛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三大品牌赛事之一。 4 民

12、生福祉普惠共享。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保持 73% 以上。累计新增就业岗位 10.6 万个, 23.8 万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保 体系,市区镇三级薄弱村“三年脱贫”目标两年完成,“十三五”末 村均集体稳定性收入达 1402 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 长 7%。累计投入 37.31亿元,新改扩建 44 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新 增学位 3.9 万个;累计投入 50 亿元,新改扩建 8 家公立医疗机构, 建 筑面积约 60 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性住房 663.8 万平方米、 41267 套。 全省率先实施重大疾病救助政策,获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全国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示范县

13、(区)、全省首个国家智慧健康养 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省第二批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 社会综合 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全省推广。表 1 “十三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 标规划目标完成情况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年均7 左右6.0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 (%)52 左右53.9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057.74现代农业发展水平(%)939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407676新建工业项目亩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万元/亩)500648.847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2.83.36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2060.459高层次人才总量(人)1

14、30001716710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4040.2811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人)2.52.712城镇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51.85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7.510.6 5 序号指 标规划目标完成情况13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2022.314城乡居民收 入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7.6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97.715单位GDP 建设用地占用(公顷/亿元)17.820.2716万元GDP 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完成上级下 达指标17万元GDP 二氧化碳排放削减率(%)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完成上级下 达指标18主要污染物

15、 排放总量削 减率(%)化学需氧量完成上级 下达指标完成上级下 达指标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19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万元)13完成目标2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7083.121地表水全要素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水质的比例(%)7010022城镇绿地率(%)40.540.52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0702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104.6325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平方米)34.6926居民综合阅读率(%)9096.527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人口比例(%)172528法治平安建 设水平法治建设满意度(%)9297.2公众安全感(%)9298.629城乡和谐社区建设

16、达标率(%)10010030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个)1515第二节 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吴中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 期,也面临内外部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6 从全球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 显增加。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 遇逆流。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 展仍是时代主题, 吴中区要强化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充分做好较长 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能 力提升,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 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17、、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 逐步形成,吴中区要充分利用优异的资源禀赋条件,加快形成特色产 业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吴中区看,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沪苏同城 化、市域统筹协调发展等区域合作不断深入,吴中区发展迎来新的“窗 口期”。但也应看到,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土地空间约束趋紧,优质 公共服务供给仍有缺口, 吴中区必须充分发挥生态禀赋突出、文化底 蕴深厚、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抢抓融合发展机遇, 加快创新要素集 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7 第二章 高质量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强富美高”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勾画的宏伟蓝图,是中国梦 江苏篇章的生动描绘;“争

18、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是习近平 总书记为江苏确立的新坐标,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指明了 航向,也是吴中高质量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总纲领、总命题、总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 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苏州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 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

19、基调,以推 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 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沪苏同城化,以建设美丽吴中为引领,深化“核轴带”功能区布局, 打造生态、文化、产业三大高地,建设创新吴中提升更高质效、建设 开放吴中锻造更强能级、建设生态吴中彰显更美山水、建设人文吴中 厚植更深底蕴、建设幸福吴中构筑更优品质,奋力谱写“强富美高”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美好蓝图的吴中篇章。第二节 2035 年远景目标 8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战略安排,围绕党

20、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以及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苏州市委十二届十一 次全会确定的省、市发展目标,2035 年吴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成美丽吴中, 国家级创新湖区和世界级 生态湖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 2020 年基础上 实现翻一番,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市发展能级全面 提升,产业体系迭代升级,创新能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公共文 化服务优质均衡,文化软实力、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苏州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苏州生态涵养发展 实验区全面建成, 太湖生态岛形成示范引领效

21、应, 绿色发展、生态富 民成效显著,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生态名片、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标杆、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典范。城镇空间、城乡格局系 统优化,法治吴中、平安吴中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 人的全面发展 更为充分,人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锚定 2035 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条 件,今后五年吴中经济社会发展定位是:打造一标杆、三高地。打造特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标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 和沪苏同城化加速发展机遇, 发挥吴中生态、文化、产业优势, 把全

22、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作为吴中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9 把加速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作为吴中助力沪苏同城化发展的首位战略, 聚焦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旅融合、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重点领 域,加强规划衔接、创新发展路径、完善合作机制,将吴中打造成为 上海资源要素溢出的承载地、生态文化产品的供给地、高端产业协同 互补发展的目的地。打造生态高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六分太湖水,做 足十分太湖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 地,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高水平建设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 高质量建设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推动以国家级经 济技术开发区为引领的苏州

23、湾、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引领的太湖湾 “双湾联动、产城交融”,唱好新时代“太湖美”。打造文化高地。坚持数字赋能,实施太湖文明溯源、文化产业倍 增、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三大计划,做好“彰显文化底蕴厚重感、 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文化品牌标识度”三篇文章,把“吴地文 化一万年”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打造 “江南文化”“百馆之城”的吴中符号,提升“苏作天工、根植吴中” 品牌知名度,擦亮“眼底江南 心上吴中”鲜明地域文化标识。打造产业高地。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强化人才支撑、要素保障, 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和工业互联网 与数字产业、检验检测及高技术服

24、务业两大特色产业为代表的“2+2” 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持续打响吴中制 造、吴中创造、吴中服务品牌,筑实筑牢吴中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10 今后五年,吴中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以美丽吴中为引领,建设“五 个吴中”。建设创新吴中。实施产业发展“双千双百”工程,以“2+2” 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功能型总部经济、创新型智造经济、融合型数 字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特色型服务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 济、创新链与产业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科技 创新要素集聚地、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富有吴中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开放吴

25、中。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深化 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 三角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和沪苏同城化、苏锡常打造太湖湾科 创带等区域发展战略, 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服务构建 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 大更快步伐。建设生态吴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农 文体旅”融合发展,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扛起“绿色担当”, 积聚“绿色动力”,加快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拓展“绿水青山” 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绿色成为吴中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 “太湖之美、吴中最美”成为吴中生态文明建设

26、的鲜明印记。建设人文吴中。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保护与开发并重,推 进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太湖水文化馆等建设, 提升吴文化博物馆服 务功能,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的一段”。统筹古镇古村古建筑 11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传承、活化开发, 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 创意文化产业,推动厚重吴地文化绽放现代文明之光,成为新时代吴 中发展的厚实动力。建设幸福吴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满意 为标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深化平安吴中、法治吴中建设, 做实做细富民惠 民利民文章,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朝着实现共 同富裕的目

27、标稳步迈进。表2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类 型序 号指标属性“十四五”目标值创新吴中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预期性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预期性6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预期性60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预期性高于苏州市平均水平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预期性高于苏州市平均水平6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件)预期性187全社会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期性48工业经济质量“十四五”期末工业投资(亿元)预期性210“十四五”期末工业用地亩均销售(万元)预期性5159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分)预期性89.95开放吴中10社

28、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预期性7 左右11“十四五”期末进出口总额(亿美元)预期性9512营商便利度预期性完成上级指标要求13累计实际使用外资 (亿美元)预期性25生态1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约束性完成上级指标要求15地表水国省考河道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比例(%)约束性100 12 类 型序 号指标属性“十四五”目标值吴中16林木覆盖率(%)约束性32 左右17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预期性85人文吴中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预期性1019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次)预期性122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预期性521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

29、预期性3222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预期性90幸福吴中23城镇调查失业率(%)约束性3 以内2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预期性与GDP 增长同步25每千人口03 岁托位数(个)预期性4.52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期性7227平均预期寿命(岁)预期性8428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 医师数(人)预期性3.229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预期性4530公众安全感(%)预期性9831法治建设满意率(%)预期性9332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约束性完成上级指标要求33“十四五”末粮食仓容(万吨)预期性14.5第四节 发展布局按照主体功能鲜明、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发展协调的原则,

30、 深化 “核轴带”功能区布局,优化“东中西”协同发展。深化“核轴带”功能区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突出系统谋 划,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中心城市核、先进制造轴、生态文旅带“核 轴带”功能区布局。 13 中心城市核包括高新区下辖全域、开发区下辖城南街道全 域、越溪东部片区以及太湖街道全域,重点在提升区域首位度上下功 夫,引领吴中发展能级全面提升。吴中高新区和城南街道抢抓大运河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苏州打造“运河十景”等契机, 发挥便利的轨道 交通优势,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全面融入苏州城区同城发展,打造与 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相匹配苏州主城南中心。太湖新城围绕 “代表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和“

31、国内领先生态创新创业湖区” 定位,聚焦“高层次人才、高质量项目、高水平配套”,加快太湖新 城产业生态、城市形态、环境质态全方位创新提升,打造“未来之城, 活力湖区”,树立产城融合发展新标杆。 14 先进制造轴以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引领,串联用直、郭巷 全域,越溪、横泾、临湖、木渎、胥口、光福和东山部分地区。以“2+2” 产业为重点,紧扣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化发展、新兴 产业品牌化发展, 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大力推进强链、 补链、延链,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打通产业链,做强 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 两个千亿级现代产 业集群。强化产业发展要

32、素保障,坚持规划先行、成片改造、统一招 商、整体提升要求,全面推进产业用地存量更新, 实施存量建设用地 “焕新工程 2.0”和“三优三保”升级版,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15 生态文旅带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苏州生态涵养发展 实验区、太湖生态岛为引领,包括香山、金庭下辖全域,以及胥口、 光福、东山、木渎、横泾和临湖的部分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发挥文化和生态优势,大力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全 域旅游和会奖研学产业。通过文旅、科技“双轮驱动”,在好生态的 地方培育新经济、发展新业态、壮大新动能, 打响太湖特色品牌以及 “苏式生活”文化消费品牌,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33、 休闲度假胜地和新兴服务业发展高地。 16 优化“东中西”协同发展。发挥位于苏州市区地理中心的良好区 位优势,坚持功能互补、优势集成,支持“东中西”三大片区与苏州 市区毗邻板块跨区联动, 主动服务推进沪苏同城化、苏州市域统筹发 展,为进一步提升吴中发展能级、助力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提供重要支撑。东部片区强化与苏州工业园区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建设独 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 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创新产业集聚 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 制造等先导产业为重点, 依托东部产业更新示范区、吴淞江科技产业 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做好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对

34、接互动, 探索规划共绘、设施共建、生态共保、产业共兴、品牌共创,打造“产 业高效协同发展增长极”。 中部片区融入苏州主城同城发展,发挥通道节点优势,重点 17 发展总部经济、科技金融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 共建,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优化提升城市产业能级和公共 服务供给水平,聚力城市跨湖共建、产业协同共进,建设苏州湾总部 经济湾区,打造“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新高地”。 西部片区融入苏锡常打造太湖湾科技创新圈和苏州构建环 中环科技创新走廊、沿太湖科技研发创新带、太湖科学城建设, 筹建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 以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太湖生态岛等绿色发 展理念生动实践新地标为引领,

35、 强化科创支撑, 探索绿色转化, 重点 发展“生态+”“科创+”“旅游+”产业,打造“绿色生态创新实践示 范区”。 18 第三章 全面建设创新吴中,着力打造地标型产业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强化创新能力, 推进产业基 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做大做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 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 做优做靓工业互联网与数字产业、检验检测及 高技术服务业两大特色产业,提高经济质效和核心竞争力。第一节 壮大“2+2”产业集群提升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能级。抢抓核心元器件国产替代机遇, 强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完善产业链上下 游配套,提升示范应用能级,优化产业生态体系。以

36、工业机器人与服 务机器人为主要方向, 聚焦图像视觉、工业设计、智能制造软件等产 业链关键环节,提升伺服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生产 与应用水平,重点发展柔性制造、智能检测、高端数控机床等成套设 备,引进和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行业应用及 核心零部件企业,支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向高 端化、规模化发展,打造技术水平领先、掌控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机器 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到 2025 年, 打造 5 个以上特色鲜明的机器 人与智能制造百亿级产业集聚区,产值过亿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规上 企业超 100 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力争突破 1000 亿元,成

37、为长三角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策源地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加快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集聚。全力建设生物医药及大健康 “产业服务、制药生产、高端器械、创新主体”四大功能区,形成从 早期药物开发、中试临床到产业化的完整医药产业链,打造全市环境 19 最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核心服务区。围绕东太湖科技金融城“基础 研究毒理分析、药效测试临床前安全评价 审核审批”生物医药 临床前研究创新链,高水平建设一批创新基础平台、转化应用平台、 行业交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提升以生物医药新药研发、检验检测、 生物技术等领域为重点方向的医药产业服务功能。依托开发区化工新 材料科技产业园, 巩固化学药、现代中药生产,

38、布局新药研发、抗体 药、多肽类药物、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等前瞻成长型产业,力争 掌握核心技术,形成梯次性的产业矩阵。加快建设开发区、用直医疗 器械产业园,发展以高端医疗器械为代表的基底支撑型产业,重点关 注高值耗材、体外诊断、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监护及治疗设备、智能 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到 2025 年,力争引进生物医药行业 100 亿以上 重点投资项目 12 个,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建成大型综合性生物医药 产业园区。全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达到 500 家,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 业规模突破 500 亿元。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与数字产业。高水平建设苏州太湖软件产业 园,引进培育一批 5G、人工智能、大数据

39、等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加快 建设工业互联网、区域 5G 等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引进、培育、壮 大一批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丰富“1+4+N”工业互联网生态 体系,全力践行“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行动。加快建设工业互联 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项目,力争实现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数字资源 互联互通共享。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巩固集成电路、 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产业基础,聚焦嵌入式软件、工业APP、智能控制、 20 虚拟仿真测试、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关键领域,发展壮大数字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区 5G 基站全覆盖,形成100 个工业互联网典型 应用案例,建成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 1

40、5 个。打造检验检测及高技术服务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服务链, 强 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 造业融合发展。以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 权服务、 现代供应链管理、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为重点, 加快建设一 批生产性服务支撑平台, 着力培育一批有影响、有贡献的服务型制造 示范企业。重点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集聚更多顶尖检验检测认证 企业,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水 平实验室及检验中心。发挥保税区检测平台内外联动优势, 推动检验 检测认证企业提升业务承接能力, 拓宽业务范围。 深入开展国家级检 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

41、建设工作, 到 2025 年,力争保持检验检 测认证机构数量、从业人数、业务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全市首位, 再 增一批省级以上检验检测与评定认证中心,打造国际先进综合性检测 检验服务基地。第二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创新载体支撑。实施创新载体提升工程, 力争“十四五”期 间引入大院大所及新型研究机构超 30 家。 更大力度深化“政产学研 金”紧密合作,营造“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链创新生态, 支持企业与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建设离岸创新中心, 支持离岸 合作开发,鼓励专业化运营商参与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完善专业 21 服务链。盘活各类科创园区空间资源,实施多元化土地供应政策,提 升科技创新

42、载体投入建设的效率和水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统筹优化政策体系, 强化政策集成, 大力实 施科技企业培育“用端”计划,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进 一步向科技创新领军型企业集中。深入实施高企“一号工程”,打造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力争到 2025 年,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1800 家。 以“专精特新”为目标,以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重点,全力 引育一批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推动形成分层孵化、梯次并进的创新 矩阵。 支持企业建设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设立独立经营的新型研发机 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推动形成“龙头企业 +中小企业+产业生态”的开放型、循环式产业创新集聚区。紧

43、盯重点 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以及国内外科技创新的重大前沿方向,加强重大 科技项目攻关研究和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培育建设一批国家 级、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 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 究院。力争到 2025 年,全社会研发费用占 GDP 比重达 4%。推动创新人才集聚。围绕全区产业发展重点、科技创新关键领域, 大力培养引育各类紧缺人才,形成科技企业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高技能人才、柔性合作人才多层次发展的人才体系,以高质量人才队 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国际教育园区优势,完善现代技工教育, 实施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工程、知识

44、更新工程, 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 高技能人才队伍。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及社会培训融合贯通、互为 22 补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到 2025 年, 人才总量达40 万人,其中 高层次人才达 2.5 万人、高技能人才达 9.5 万人。强化招商引资与招 才引智融合互动、一体推进, 全面营造人才有补贴、创业有资助、创 新有奖励的良好环境, 打造引才、育才、留才的良好人才生态。发挥 东吴创新服务中心平台作用, 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推进人才乐 居工程,力争到 2025 年,新增人才公寓 136 万平方米。第三节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数字赋能企业。 聚焦“互联网+”“数字+”“人工智能+”等 重点方向

45、,加快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度应用,推动产业融合,赋 能产业升级,形成以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 能主导为特征的制造业新体系。 开展智能车间(工厂) 诊断服务,建 立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创建项目库, 梯队推进智能化改造项目。 支持实施一批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强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探索“基金投入+企业自筹+融资租赁”投融资模式,精准扶持小微企 业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上云等产业数字化工程,提升企业数据利用 能力。“十四五”期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全覆盖,形成 60 家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 人 1500 台,推动 1000 家以上中小企业上云, 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制造 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样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质量管理方法, 主导和参与国 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推动各行业、各领域 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 加大“吴中精品”培育力度,聚


注意事项

本文(苏州市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为本站会员(ewewa)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