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陵水黎族自治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

  • 资源ID:21734328       资源大小:47.4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陵水黎族自治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

1、陵水黎族自治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为促进我县儿童事业的发展,依照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海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依据陵水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建设总体要求和儿童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党对儿童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童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最有利于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儿童发展环境,保

2、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全面提升儿童综合素质,为陵水县迈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总体目标。保障儿童权利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儿童优先的社会风尚普遍形成,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儿童发展不平衡问题明显解决。儿童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和可及,儿童福利保障更加普惠和优越,儿童生活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友好,儿童的各项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儿童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到2030年,儿童事业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儿童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二、发展领域、主要目

3、标和策略措施(一)儿童与健康。主要目标:1.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普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儿童及其照护人健康素养。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3.降低各阶段儿童死亡率,地区和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新生儿死亡率降至2.5以下。婴儿死亡率到2025年降至3.5以下,到2030年降至3.0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25年降至5.5以下,到2030年降至5.0以下。4.构建完善覆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加强新生儿规范化访视,新生儿访视率保持在

4、90%以上。5.儿童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6.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保持在98%以上。7.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控制在10%和5%以下。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8.儿童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小学生近视率降至33%以下,初中生近视率降至55%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降至65%以下。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到2025年达到90%以上,到2030年达到92%以上。9.重视儿童口腔保健和疾病预防,12岁儿童龋患率到2025年控制在30%以下,到2030年控制在25%以下。10.增强儿童体质,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

5、康标准优良率到2025年达到50%以上,到2030年达到60%以上。11.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12.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性教育,儿童性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13.促进城乡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供给,普及儿童早期发育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策略措施:1.优先保障儿童健康。将儿童健康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儿童健康主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和责任考核。完善涵盖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儿童医疗保障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衔接。加大对儿童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儿童健康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妇幼健康服务均等化。完善妇幼健康统计调查制度,推行“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完善

6、妇幼健康大数据,加强信息互联共享,实现儿童健康全周期全过程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开展“儿童健康综合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2.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儿童健康需求相匹配、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加快实施县人民医院创三甲,打造县域医联体龙头。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120急救体系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现十五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全覆盖。统筹规划和设置区域内儿童健康服务资源,到2025年,全县每千名儿童儿科床位数达到2.2张,到2030年,床位增至3.17张。全县至少建设1所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每千名儿童

7、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生达到1.12名。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支持医师合理流动,完善“县管乡用”、“多点执业”制度。积极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方式,完善村级(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村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提供规范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至少配备2名专业从事儿童保健的医生。加快儿童医学人才培养,落实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3.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加强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开展06岁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及孤独症等五类残疾为重点的儿童残疾筛查,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增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常见病预

8、防保健能力,按标准配备校医、幼儿园及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和必要卫生保健设备。全县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加强对孤儿、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4.加大儿童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依托家庭、社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加大科学育儿、预防疾病、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合理膳食、应急避险、心理健康等知识和技能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健康素养。构建全媒体健康知识传播机制。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孕妇学校和家长课堂,鼓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相关社会组织等开展健康科普活动。预防和制止儿童吸烟(含电子烟)、

9、酗酒,保护儿童远离毒品。5.提高新生儿安全与健康保障水平。完善儿童急救体系,加强院前急救技能的普及,加强儿童意外伤害死亡控制。全面落实危重新生儿筛查与评估、高危新生儿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新生儿死亡评审等制度。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依托现有机构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畅通危重新生儿转诊与救治绿色通道,强化危重新生儿救治保障,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加强新生儿规范化访视工作。完善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科质量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强新生儿保健专科建设,推广新生儿基本保健等适宜技术。6.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依法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宣传普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减少环

10、境危险因素对健康孕育的影响。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强化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建立多部门联动防治出生缺陷的工作机制,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加强出生缺陷防治知识普及和出生缺陷防控咨询,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育健康宣传教育、生育指导的婚育“一站式”服务。健全覆盖城乡,涵盖婚前、孕前、产前和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强出生缺陷监测,有效控制地中海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耳聋等严重出生缺陷。对全县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实施“应救尽救”的康复服务。7.强化儿童疾病防治。以城乡社区为重点,普及儿童健康基本知识。以早产、低出生体重、贫血、肥胖、心理行为异常、视力不良、龋齿等儿

11、童健康问题为重点,推广早筛、早诊、早干预的儿童疾病防治和综合管理适宜技术。加强儿童重大传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管理以及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工作。强化生长发育监测、喂养指导、感染症状和体征监测等服务。完善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病诊疗体系、药品供应制度、综合保障制度。推广应用中医儿科适宜技术。规范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管理和接种,探索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8.改善儿童营养状况。贯彻落实海南省国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实施方案,推进儿童营养健康科普常态化。关注儿童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开展孕前、孕产期营养与膳食评价指导。强化爱婴医院管理,加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实施

12、母乳喂养促进行动,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普及6月龄以上儿童合理添加辅食的知识技能。加强食育教育,引导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预防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严格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膳食管理,加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加强对家长儿童科学膳食知识的宣传培训,控制膳食中不利于健康的因素。9.有效控制儿童近视。完善儿童眼保健服务体系,加强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推动建立儿童视力电子档案。督促学校、引导家庭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监督学生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读写姿势。保障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室内采光、照明和课桌椅、黑板等达到规定标准。指导儿童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养成

13、健康习惯。指导家长加强对儿童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教育儿童按需科学规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确保儿童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不少于1小时。10.加强儿童口腔保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强化儿童口腔保健意识。建设儿童友好型的口腔诊疗环境,加强儿童口腔专业医疗保健队伍建设,提升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服务能力。积极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的科普宣传,倡导儿童有效清洁牙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合理使用含氟牙膏。11.增强儿童身体素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和体育监测制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建设足球、排球、篮球等体育特色示范校,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14、运动等体育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全面深入普及中小学校游泳教育。建设户外运动、健身休闲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培养儿童良好运动习惯,保障儿童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合理安排儿童作息,保证儿童每天睡眠充足。12.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构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评估治疗、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公共服务网络。加强精神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咨询及专科门诊建设,配备专科医师。在中小学校建设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儿童提供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等方面的咨询指导和干预治疗服务,打造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培养儿童珍爱生命意识和自我情绪调适能力。关注

15、和满足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人才。13.为儿童提供性教育和性健康服务。建立健全性健康教育服务体系,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加强儿童性侵防范教育和法律保护,提高儿童自护意识和能力。家长根据儿童发育阶段特点重视和开展对孩子的性健康教育和性发育监控。妇幼保健机构配合开展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探索设立儿童性健康保护热线,提供适宜儿童的性健康服务,保护就诊儿童隐私。14.开展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机制,开展涵盖良好健康、充足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安全保障等多维度的儿

16、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加强高危儿管理与早期干预,做好儿童康复。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知识和科学育儿方法。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均等化。(二)儿童与安全。主要目标:1.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20年数据为基数下降20%。2.排查消除溺水隐患,儿童溺水得到有效遏制,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3.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安全头盔,儿童出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4.减少儿童跌倒、跌落、烧烫伤和中毒等伤害的发生、致残和死亡。5.儿童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6.提升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水平。7.预防和制止针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暴力。8.提高对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能力,预防

17、和有效处置学生欺凌。9.预防和干预儿童沉迷网络,有效治理不良信息、泄露隐私等问题。10.儿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的监测报告系统进一步完善。策略措施:1.创建儿童安全环境。强化儿童伤害可防可控意识,采用宣传教育、改善环境、加强执法、使用安全产品、开展评估等措施,开展高频次、全覆盖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维护儿童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创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庭、学校、社区安全环境。建立协同共治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和演练,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等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有针对性开展儿童防伤害、防暴力、避灾险、会自救等教育活动,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和保育教育管理全过程。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排除安全隐患。2.建

18、立健全儿童伤害防控工作体系。加大儿童伤害防控的执法力度。制定实施陵水县儿童伤害防控行动计划,构建完善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防控工作机制,提高各部门伤害防控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伤害防控。探索创新并大力推广儿童伤害防控适宜技术,优先制定实施针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伤害防控措施。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体系,健全学校安全教育机制。3.预防和控制儿童溺水。压实工作责任,公安机关要协同乡镇、街道,根据巡查情况,预警风险、提出建议、跟踪推动责任落实。多形式开展预防儿童溺水宣传,广泛开展防溺水进校园救生培训工作。配置警示的防护设施,加强巡逻,强化溺水多发时段风险水域的安全管控。加强对水塘、塌陷区、

19、水库、取土区和河道等危险区域的安全隐患排查,配套设置安全警示牌、安全隔离带、防护栏、儿童应急救援装备等。建立健全具有特色的游泳教育课程体系,确保所有适合游泳的中小学生都学会安全游泳。落实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儿童安全网格化管理,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履行好管理和监护责任。不断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儿童的自救能力,杜绝野外戏水、游泳、摸鱼捉虾,防止溺水事件发生。4.预防和控制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预防和减少儿童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拓展交通安全教育方式,针对中小学生组织开展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交通安全宣传和知识竞赛活动。推广使用儿童安全

20、座椅、安全头盔等儿童安全用品。探索创新预防和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适宜技术。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完善校园周边安全设施。加强共享自行车和共享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培养儿童养成良好交通行为习惯,避免未足龄学生骑行上路。5.建设儿童安全居家环境。推广使用窗户护栏、窗口限位器等防护用品。普及儿童用水用电用火等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儿童远离火源,引导家庭分隔热源、安全使用电子电气产品及烟花爆竹,推广使用具有儿童保护功能的电子电器,预防和减少儿童跌倒(跌落)、烧烫伤等。规范犬类管理及宠物饲养,预防儿童被动物咬伤。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演练教育,提高儿童及其看护人针对地震、火灾、踩踏等的防灾避险技能。6.加强儿童食品

21、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儿童食品的国家标准,建立健全儿童食品安全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加大对儿童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检测和监管力度。全面推行省级食品安全标准化学校食堂建设。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增加校园用餐卫生设施投入。落实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消除儿童集体用餐各环节食品安全隐患,加强校内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增强学生和家长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严肃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力度。7.预防和减少产品引发的儿童伤害。建立产品伤害监测制度和完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推动儿童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上新台阶。加强

22、儿童用品、玩具、电子产品和游戏设备生产和销售运营的监督管理。开展儿童用品质量安全守护行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鼓励消费者依法投诉举报产品安全问题。加强产品造成儿童伤害的信息监测、分析、监督检查和缺陷产品召回工作。保障游戏设备及大型游乐设施安全,引导儿童安全使用电动扶梯、旋转门、游戏游艺设备等。8.预防和控制针对儿童的暴力伤害。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儿童保护责任,建立防控针对儿童暴力伤害的部门合作工作机制。健全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平台,落实针对儿童暴力伤害的发现、报告、干预机制。落实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机构和人员的强制报告责任,鼓励公众依法劝阻、制止、检举、控告针对

23、儿童的暴力行为。依法严惩针对儿童的暴力违法犯罪行为。9.健全学生欺凌防控工作机制。积极组织中小学校开展以学生欺凌防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健全学生欺凌早期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干预等工作机制,提高教职员工、家长、学生对欺凌的预防和处置能力。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依法处理学生欺凌事件。学校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校纪校规,健全教育惩戒工作机制,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相关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

24、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将学生欺凌专项治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0.营造安全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落实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保护责任,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儿童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上网使用实名验证、功能限制、时长限定、内容审核等运行机制。加强网络监管和治理,完善和落实网络信息监测、识别、举报、处置制度,依法惩处利用网络散布价值导向不良信息、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综合防治儿童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儿童科学健康用网。加强儿童个人信息和网络隐私安全保障。11.提高对儿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的紧急救援、医疗救治、康复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儿

25、童遭受意外和暴力伤害监测体系,完善监测机制。广泛宣传儿童紧急救援知识,提升家长、教师、看护人紧急救援技能。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配备。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加强儿童伤害院前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有效衔接。加强康复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儿童医学救治、康复服务、心理危机干预的效率和水平。(三)儿童与教育。主要目标: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到2025年,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95%以上。到203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并保持在92%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3.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

26、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6%以上。小学、初中大班额比例降低。4.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到2025年,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达到5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并保持在94%以上;到203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5.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得到根本保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5%以上。6.儿童科学素质全面提升,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断提高。7.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友善、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27、。9.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策略措施: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细、落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构建适应我县学生特质特长的学科教学指导与评价体系,突出培养中小学生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全面落实体教融合机制,实施中小学生美育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加快构建具有我县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2.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各类教育发

28、展规划,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在争做海南民族地区发展先行区、引领区的同时,也正努力打造着民族地区的“教育样板”。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教育的责任,推动教育规划重要政策研究和重大任务落地。加大财政向教育倾斜的力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重中之重,落实各教育阶段财政补助政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下沉。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3.培养儿童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加强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

29、、劳动教育,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将少年儿童文化产品发展规划纳入规划重要内容,积极创作优秀儿童读物和儿童文艺、影视、网络等作品,丰富活跃少年儿童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博物馆、史志馆等各类场馆资源开展育人活动。在乡镇、村(社区)领域加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建设。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打造一批精彩课堂、课件和教案。坚持“引育转”并举,全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思政工作队伍。4.全面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创新。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

30、教学。探索具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培养体系。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与终端等设备设施的配备,提高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能力水平,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辐射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学生的信息化自主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5.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完善县、乡镇、村(居)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优化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学前幼儿普通话教育,促进学前儿童学会普通话。大力发展公办

31、幼儿园,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乡镇、村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公办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注重科学保教,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体系,改善城乡幼儿园软硬件条件、设施设备和安保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保教质量。6.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消除大班额,严格控制大校额,逐步实现标准班额。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段学校内涵特色发展,均衡、优质发展义务教育,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公办民办之间差距。不断加大各级财政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教育力度向

32、少数民族乡镇的倾斜力度,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保障民族地区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健全精准控辍保学长效机制,落实辍学劝返措施。保障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7.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力推进陵水中学高中部项目建设工作,科学合理规划设置高中学位,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全县办学条件,积极在全县范围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推进普通高中集约、特色、优质发展,深入推进品牌引领工程,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国际化发展。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行就近入学制度。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做到全面覆盖、运转高效、问责有力。实施非户籍学生入读普通高中计划

33、单列制度。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保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稳定。加快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全力推进黎安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倾力打造“留学陵水”教育品牌。推行中职学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制度,探索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转学和学分互认制度,逐步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互通体系。完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落实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政策。8.保障特殊儿童群体受教育权利。切实保障我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促进我县特殊教育健康发展。继续加大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融合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建设。做好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监测安排部署工作,组织各中小学对台账中应入学适龄残疾儿童

34、的信息逐一进行核查并建立“一生一案”。充分发挥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作用,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统筹指导和科学管理,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推进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安置工作。对于已入学的残疾儿童及时在学籍信息系统中为其建立学籍,加强与学籍系统控辍保学工作台账的比对,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做扎实、做到位。支持开办学前教育班和职业教育班,推动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推进特殊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医教结合”、“康教结合”,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加大培养特殊教育教师力度。9.提高儿童科学素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实施青少年科学

35、素质提升行动,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开展学前科学启蒙教育,提升学前儿童科学素养。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完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加大对学校实验室、实验器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强社会协同,加大校外活动场地的建设,注重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科普教育基地、儿童中心、博物馆等校外场所和校外科技人员开展校外科学学习和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公园、风景名胜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10.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落实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

36、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推进“教考一致”的考试命题改革。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和成长性评价,形成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导向评价制度,将体育艺术素养、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大数据平台,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五育”效果监测评价科学化常态化。1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全面践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落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实行“零容忍”。继续推行“县管校聘”制度,优化多方评价制度,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打破教师“终身制”,不能胜任教学

37、岗位的教师,可待岗培训或转岗退出。实施在编教师与临聘教师“同工同酬”聘用制,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力度,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加快职称评聘改革,探索“高职低聘”。职称评定、绩效分配、教师住房等都适当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12.开展儿童友好型学校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构建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保障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美化校园环境,优化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推进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为学生提供安全饮用水、卫生厕所和适合身高的课桌椅,改善学校用餐和学生寄宿条件。13.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加强家园、家校协

38、作,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形成教育发展多元共治格局。建立社会参与学校治理机制,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学校理事会建设,夯实多方参与治理的组织基础,形成家长、社区、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学校治理的格局。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提升计划”,推进示范家长学校建设。严格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四)儿童与福利。主要目标:1.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2.面向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儿童的公共服务需求得到公平满足。3.

39、巩固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保障儿童基本医疗权益。4.构建连续完整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支持体系。5.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托育机构和托位数量持续增加。6.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生存、发展和安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7.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流动儿童服务机制更加健全。8.城乡社区儿童之家覆盖率进一步巩固提高,服务能力持续提升。9.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五位一体”的基层儿童保护机制有效运行。县级人民政府开通并有效运行全国统一的儿童保护热线。10.基层儿童福利工作阵地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1.培育发展为

40、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和儿童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策略措施:1.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逐步建成与陵水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相关福利制度相衔接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促进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等儿童福利政策,优先保障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利益和需求。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形成儿童福利服务社会化体系。2.提高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扩大儿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儿童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公平满足。将儿童教育、医疗卫生、福利保障事项优先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加强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41、化建设,建立相关部门牵头,工会配合,社会组织参与的协同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薄弱环节、特殊儿童群体倾斜。合理保留和科学完善老旧社区儿童基本公共服务设施。3.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保障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巩固提高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落实儿童医疗保障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和残疾儿童提供医疗救助,着力解决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断保、漏保问题。进一步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做好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患儿医疗救助。对遭受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影响的儿童提供医疗救助与必要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务。4.推进

42、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加强35岁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工作,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构建从婴儿期到学龄期连续完整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支持体系。实施农村在园幼儿营养改善计划,指导家庭合理搭配幼儿健康膳食。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儿童营养改善协作机制,健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膳食费用分摊机制,逐步建立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5.多元化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支持婴幼儿早期发展和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建立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照护服务体系,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家庭

43、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服务,建立县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扩大公益性、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普惠托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壮大婴幼儿照护人才队伍。6.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保障。完善安置渠道,采用亲属抚养、家庭寄养、机构养育和依法收养等方式妥善安置。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监护责任。积极开展收养工作,帮助符合收养条件的儿童回归家庭,加强收养工作规范化管理,健全收养评估制度,加强收养登记信息化建设,建立收养

44、状况回访监督制度,推动收养工作高质量发展。7.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加快健全残疾儿童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定点准入、协议管理、动态退出机制,培育一批区域范围内专业性强、服务水平高的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优化儿童残疾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残疾报告和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儿童康复服务制度,提高康复服务质量,满足残疾儿童康复医疗、辅助器具、训练等康复服务需求。完善重度残疾儿童照护服务、推进精神障碍儿童社区康复服务。健全志愿助残工作机制。支持儿童福利机构面向社会残疾儿童开展替代照料、养育教育辅导、康复训练等服务。8.加大流浪儿童救助力度。救

45、助管理和相关机构依法依规为流浪儿童提供生活照料、身份查询、接送返回等服务,促使流浪儿童回归家庭。建立县级救助管理站负责属地救助管理,乡镇、村(居)救助点为补充的救助工作网络。落实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义务教育等政策,教育督促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履行抚养义务。减少流浪儿童的数量和反复性流浪。9.建立和完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机制。保障流动儿童平等享有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健全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儿童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及其家庭融入社区。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加快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不断夯实

46、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救助保护机制。10.提高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健全政府主导、部门统筹、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儿童之家的工作格局,巩固提高儿童之家覆盖率。标准建设儿童之家,完善工作制度,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规范管理。确保儿童之家服务时长和服务安全。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儿童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充分发挥儿童之家在基层社会治理和儿童保护中的作用。11.建立健全基层儿童保护机制。完善县、乡镇、村(居)三级儿童保护机制。开通全国统一的儿童保护热线,及时受理、转介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探索完善接报、评估、处置、帮扶等一体化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协

47、作程序,形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12.提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和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服务能力。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推进儿童养育、康复、教育、医疗、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制定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标准。到2025年底,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50以上;全县所有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全部配齐,覆盖率达100;加大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培训力度,培训率达100%。13.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保护和服务工作。构建“以家庭监护为基础、以社会监督为补充、以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监护制度,形成家庭、政府、社会“三位一体”

48、的未成年人保护合力。通过政府委托、项目合作、重点推介、孵化扶持等方式,积极培育为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儿童保护和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积极引导为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面向城乡社区、家庭和学校提供服务。(五)儿童与家庭。主要目标:1.发挥家庭立德树人第一所学校作用,培养儿童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2.尊重儿童主体地位,保障儿童平等参与自身和家庭事务的权利。3.教育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落实抚养、教育、保护责任,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掌握运用科学育儿方法。4.培养儿童成为好家风的践行者和传承者。5.增强亲子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6.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

49、务体系基本建成,指导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农村社区(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7.提升家庭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应用。8.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策略措施:1.发挥好家庭人生第一所学校的作用。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陵水优秀特色文化。培养儿童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尊重儿童主体地位和权利。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和人格尊严,尊重儿


注意事项

本文(陵水黎族自治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为本站会员(ewewa)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