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

  • 资源ID:21735351       资源大小:33.68MB        全文页数:1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

1、前 言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xx市委关于制定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全市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动导向,是政府履职的重要依据,更是xx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目 录第一篇 转型谋划新愿景,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市新征程1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1第一节 现实基础1第二节 发展环境9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2第一节 指导思想12第二节 基本原则13第三章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14第一节 战略定位14第二节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15第三节 “十四五”发展目

2、标16第二篇 创新发展新篇章,构建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20第四章 构筑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0第一节 优化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20第二节 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22第三节 加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4第四节 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27第五章 提升现代服务业高端化水平29第一节 全面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29第二节 加速建设现代商务商贸服务集聚区32第三节 推动文旅产业迈入融合发展新阶段33第六章 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36第一节 筑牢农业产业基础36第二节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8第三节 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39第七章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42第一节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42第二

3、节 构筑创新创业特色载体45第三篇 改革开放新格局,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47第八章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47第一节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47第二节 引导新消费业态加快发展49第九章 突出实效全面深化改革50第一节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50第二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52第十章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4第一节 构筑内陆开放高地54第二节 着力培育外向型市场主体55第四篇 城乡融合新样板,打造生态智慧活力的宜居城市57第十一章 建设现代化品质之城57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58第二节 精准高效推进城市有机更新59第三节 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61第四节 着力发展城市经济.62第十二章 积极培育特

4、色小城镇64第一节 激发小城镇发展活力64第二节 推进小城镇特色发展65第十三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67第一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67第二节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9第三节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69第五篇 基础设施新突破,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72第十四章 健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72第一节 加强对外大通道建设72第二节 推进市域交通互联互通73第三节 提升运输综合服务功能74第十五章 提档升级水利基础设施76第一节 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76第二节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77第三节 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77第十六章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79第一节 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79第二节 加强城乡电力供应

5、保障80第十七章 构建现代化信息网络体系81第一节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81第二节 强化信息应用支撑81第六篇 绿色发展新模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83第十八章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83第一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83第二节 加强自然保护地申报和管理87第三节 构建城乡协调的生态系统87第xx章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88第一节 推行绿色循环型生产方式89第二节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90第三节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91第二十章 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92第一节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责任体系92第二节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92第三节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93第七篇 共享发展

6、新风貌,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xx95第二十一章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95第一节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95第二节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97第二十二章 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99第一节 夯实基础教育基石99第二节 提质发展职业教育102第二十三章 打造高品质健康xx104第一节 提升医疗卫生体育服务能力104第二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107第二十四章 推动文化建设繁荣发展110第一节 务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110第二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112第八篇 社会治理新局面,推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114第二十五章 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114第一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14第二节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116第二十六

7、章 推进平安xx建设118第一节 维护国家安全118第二节 维护社会安全119第三节 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120第二十七章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21第一节 加强信用信息管理121第二节 开展政务诚信建设122第九篇 规划实施新蓝图,确保十四五规划落地生效124第二十八章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124第一节 坚持党领导经济社会规划工作的核心地位124第二节 全面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规划工作的能力124第三节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125第四节 大力推进清廉xx建设125第二xx章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25第一节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126第二节 深入实施“凝心聚力新时代”行动

8、126第三十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126第一节 完善发展规划体系126第二节 落实资源要素保障127第三节 加强政策协调引导127第四节 突出重大项目支撑127第三十一章 加强规划监督评估128第一节 强化规划落实责任128第二节 加强规划评估考核128第三节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128名词解释129第一篇 转型谋划新愿景,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市新征程 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 现实基础“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

9、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一转三化”“转型发展、提质跨越”战略,大力推进“六大提质”工程,努力把规划蓝图转化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效,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建设幸福新xx奠定坚实基础,“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实施情况总体良好。1.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8%(按可比价计算),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3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0.24%,人均财政收入达4624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413元,年均增长7.4%,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被评为全国资源枯

10、竭城市转型优秀城市,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全面小康指数百强县级市,2016年、2017年连续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强。2.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4:50.7:44.9调整为2020年的5.1:44.7:50.2,第三产业占比提升了5.3个百分点,产业支撑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锑品及深加工、新材料(含耐火材料)、钢铁及深加工、现代农业等6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园区规模不断壮大,不锈钢产业园、创业孵化园、高新科技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孵

11、化园等相继开工建设,入园规模以上企业达61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亿元,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达345个,电商产业园成功获批省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被评为全国“电商百佳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2017201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电商扶贫工作优秀县市。资江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3A级景区,波月洞地质公园通过省级验收,全域旅游不断升温。全市农业龙头企业45家(其中省级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3家,家庭农场197家,超过4万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3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小水果产业被认定为县域特色产业,入选湖南省“一县

12、一特”目录。被评为“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市”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创新驱动加力提速。新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平台2个,获得20多项发明专利。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科技人才到基层服务,选派55名科技特派员,配套建立了50名本市农业科技专家组成的科技志愿者队伍,被评为湖南省20162017年和20182019年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市。3.重点工作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成绩斐然。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累计脱贫14580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2017年在全省扶贫成效考核中被评为“

13、好”等次,2018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先进县市,2019年被评为全省扶贫成效考核“好”等次和全省“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先进县市。2020年,全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群众满意度达100%。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性成效。争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专项资金3.0429亿元,锡矿山区域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渣约7500万吨实现分类整治,砷碱渣无害化处理生产线完成技术改造,配套填埋场投入运营,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锡矿山区域水、气、渣、土治理成效多次被国内主流媒体报道推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达标,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14、%,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15年的68.3%提高到88.3%。资江球溪、郭家桥断面分别达到、类水标准,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联村建绿工作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专题报道,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7.7%提升至41.98%。重大风险防控纵深推进。积极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分期分批化解政府债务,成功退出债务一类风险预警地区,被纳入全国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县市。稳妥处置民间非法融资,大部分案件已经进入清退阶段。坚决守住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有序推进,6家平台公司整合成2家。4.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城乡交通瓶颈有效突破。围绕构建市内“半小时快速通勤圈”

15、和市外“一个小时交通经济圈”的目标,完成了沙塘湾至禾青公路、S217石槽至新化公路、新城大桥、娄新高速金竹山互通、娄底大道冷新段等建设和改造,自然村通水泥路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公路通达通畅率达100%。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62公里,迈进了高速、高铁时代,加速了与长株潭城市群(3+5)融城步伐。中心城区品质持续提升。全面实施城市“扩容提质”,推进锑都中路平战结合人防工程、新能源充电桩、城区停车场等重点工程,强势推进“城市东扩”,城东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城市建成区拓展到25平方公里。涟新天然气主干管道运行供气,城区天然气主干管网已覆盖90%,L-CNG加气站投入运行,进城次高压管道建设基本完成

16、。全市城镇化率达77.45%,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6%、100%。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力落实“农村双改”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大棚房”“空心房”“违建别墅”整治行动,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新(改)建农村垃圾分拣中心130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行政村比例达100%。金星社区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眉山社区、光明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麻溪村、木山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铁山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炉竹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粘禾村成为娄底市垃圾分类样板村。禾青镇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全国第三批新型城镇化标准

17、化试点镇,铎山镇被列为全省“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牛韵小镇”。5.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617人,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13733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466人,发放小额创业贷款6546万元、扶持创业6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得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5%。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市小学六年巩固率均为100%,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为98.2%、98.5%、98.6%,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高中教育稳步发展,继续保持高考成绩在娄底名列前茅的优势地位。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清零,

18、“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荣获优秀,被认定为湖南省教育强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满意率达95%。“健康xx”建设成效显著。新人民医院部分业务用房投入运行,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科医生驻村覆盖率达100%,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以上,城镇职工医保实现应保尽保,贫困人口市域内住院实际综合报销比例达90%以上,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6.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基本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完成整合,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19、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农村危房的改造使群众居住条件有效改善,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776户,连续6年排名娄底第一。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城乡养老体系不断健全。文体事业不断繁荣。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市体育馆全年免费开放场馆达500余场次,定期举办羽毛球、篮球、气排球、徒步登山、“欢乐潇湘幸福锑都”等文体活动,成功承办省级大型体育赛事“锡矿山红军行”徒步越野活动及娄底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社会治理有力有效。“平安xx”创建深入开展,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抓食品药品质量监管,连续保持全省“平安县市”称号,获评全国社会

20、治理创新示范县市、全省“十大平安创建示范县市”,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县市、良好县市。6.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快构建。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整顿落后小煤矿及煤伴生矿,66家乡镇(街道)小煤矿全部关闭退出,资源开采更加安全、有序、高效。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铎山镇被列为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基本完成党政部门“三定”或机构编制调整,各类机构运转更加协同高效,“放管服”改革工作、“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开放合作成效显著。主动把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

21、大湾区作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通对外开放通道。累计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0余个,其中“500强”企业4家、5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个。全市新增外贸企业近60家,外贸资质企业突破70家,外贸进出口产品由锑品、铁矿石拓展到耐火材料、皮革、超高纯石英砂、化工、机电产品等,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实现“零突破”,20172018年被评为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优秀县市。专栏1-1 xx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2020年(预计)“十三五”平均增速(%)/ 累计指标属性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79.78238.276.8预期性2规

22、模工业增加值亿元81.84116.517.32预期性3财政总收入亿元16.0216.220.24预期性4固定资产投资亿元98.0716210.56预期性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83.5272.33-2.84预期性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6.7177.450.59预期性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9.656.236.63预期性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4.850.25.4预期性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1.421.730.33预期性10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2.850.85预期性1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46.405预期性12科技进步贡献率%5050.000预期性13互联网普及率%

23、4382.4039.4预期性1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5445364137.4预期性1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49.250.00约束性16贫困人口减少人14962约束性1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2.893预期性1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71003约束性19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1000约束性2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1.912.110.21约束性21万元GDP能耗降低%完成省定目标完成省定目标约束性22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68.388.3约束性23地表水质达标率%100100约束性24城镇污水处理率%87.596.008.5约束性2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6100

24、3.4约束性26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98.71001.3约束性27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510015约束性28森林覆盖率%37.741.984.28约束性2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104828415完成省 定目标约束性30氨氮排放量吨1478114731二氧化硫排放量吨517221808632氮氧化物排放量吨1893510727五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质量,坚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谋长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促发展,坚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服务,呈现经济实力、幸福指数、城市魅力整体跃进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25、,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具体表现为:一是综合实力总体不强。受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市经济总量、可用财力等规模偏小,全市规模工业利润率和规模工业税收增长等难以达到理想目标。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二产偏老、三产偏轻,传统偏大、新兴偏小”等短板突出,主导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锑、硅石等优势矿产资源枯竭,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较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新兴产业培育刚刚起步,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三是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全市生态环境问题点多面广,污染防治技术水平不高,大气、水、土壤污染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质的突破,

26、特别是受制于技术瓶颈和处理成本,锡矿山区域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四是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较低,创新投资乏力,创新驱动增长模式的发育和成长不足,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五是民生改善任务依然艰巨。部分民生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发展任务还很艰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与社会保障标准不断提高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二节 发展环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加速了世界格局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启基本实现

27、现代化建设新征程。xx“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一系列新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新挑战。1.全球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战略博弈明显加剧,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冲击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从高潮转向低潮,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面临重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5G、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新能源、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球价值链围绕研发、设计、制造、装配、营销、服务等环节再分工日益深化,新的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加速调整形成中,对国际经济格局、产业链布局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仅对世界

28、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还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了全面冲击,这将深刻影响和改变国际贸易产业链与供应链布局。xx必须放眼全球,积极参与国际外循环,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抢占更多发展先机,实现后发赶超。2.我国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为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以及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新机遇,畅通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内需将成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深度工业

29、化和城镇化的空间依然广阔,内生动力、市场潜力和要素支撑能力依然强劲,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将持续换挡,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下行压力加大,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人口老龄化加速期与人才红利形成期叠加,社会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xx要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发展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源发展的强大动力,奋力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方阵。3.区域竞合博弈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全省区域发展格局加速演变,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生态旅游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衡中国制

30、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湖南中部(株潭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环洞庭湖区域对接长江经济带加快开放崛起、绿色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引领优势不断扩大。“十四五”时期,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省内其他区域先发优势凸显,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不断加强,围绕人才、技术、产业、资本等要素资源的争夺将不断加剧。xx市的能级以及在全省县市率先发展增长极中的地位均还有待提升,必须进一步对接娄底中心城区、融入沪昆经济发展带和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参与协作发展,汲取辐射效应,实现互动共赢。4.我市仍然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迈入转型发展新时代。“十四

31、五”时期,随着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逐步完善,xx市作为湖南省重要的资源型城市、湖南中部(株潭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重要城市,将进入转型升级的纵深推进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福祉改善等方面的短板将得以补齐,由资源型城市转换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步伐将大大加快。二是新旧动能转换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三大动力源得以全面释放,xx市历史以来开放包容的城市传统将得以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和对外开放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将全面提升,为撬动各方力量、用好各类资源,提供强大动力支撑。三是强化支撑保障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32、十三五”以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将带动更多企业和项目进驻。拥有xx经开区及正在建设中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光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多个专业园区,强大的承载能力将吸引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同时,随着城市提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将带动更多优质资源、优质要素向xx集聚。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区域竞争日渐激烈,各类生产要素进入新的红利释放期。新冠疫情冲击突如其来并将常态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挑战同在、发展与风险并存,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立足自身特点

33、,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开创“十四五”xx发展新局面。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第一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34、,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坚定转型为纲、项目为王理念,推动产业链和重大项目建设上台阶,在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上体现xx的作为和担当,努力实现经济跨越、社会安定、城市文明、生态优美,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贡献xx力量。第二节 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经

35、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实施民心工程,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生态修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4.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5.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注重防范

36、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6.坚持目标引领。坚定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先进制造工业强市、生态修复样板城市、健康幸福文明城市,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第三章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第一节 战略定位1.转型发展示范城市。深入贯彻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进一步降低经济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建立健全创新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各类生产要素向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平台集聚,使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新兴产业“幼苗成大树”。统筹推进民生福祉,着力解决资源型城市群众最直接、最

37、关心、最现实的生态宜居、就业保障、医疗养老、教育文体等短板问题。全面实现经济转型、生态转型和社会转型,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2.先进制造业强市。优化制造业产业和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产业链建设,做强做大钢铁及其下游产业,做精做深锑产业链,做优做特新材料产业(含耐火材料)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世界锑业旗舰”,建设“中国紧固件之都”,传承“百年冷耐”品牌。持续壮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光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产业集群,积极引进数控机床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大力发展机械制造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5G及区块链应用,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在湖南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中彰显xx新担当

38、,重塑xx工业辉煌。3.生态修复样板城市。以绿色发展厚植生态优势,纵深推进锡矿山环境整治攻坚战,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亮点工程,建设锑煤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区,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xx”模式。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有效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全面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彻底解决废弃关闭矿井水污染问题,统筹开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五水”治理,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开展生态廊道建设,构筑生态空间屏障。4.健康幸福文明城市。拓展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补齐文化体育

39、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短板。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市民健康水平。推进市、乡、村“三级文明”共建,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水平。加快城东生态城高标准建设,加速江岸一体、产城融合发展,塑造“山、水、园、林、城”独特城市风貌。建设生态、智慧、活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品质之城,向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目标迈进。第二节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到二O三五年,我市将基本建成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先进制造业强市、生态修复样板城市、健康幸福文明城市,傲首走在全省“三个高地”建设前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

40、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基础稳固厚实,传统产业完成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成为重要支撑,重点产业链成势成群,打造xx制造业品牌,重塑xx工业辉煌。社会治理更加有序,法治xx基本建成,平安xx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成更高水平的教育强市、健康xx,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成功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力争提前达峰,基本建成空气常新、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的美丽xx,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园林城市。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41、,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三节 “十四五”发展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结合xx市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具有xx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产

42、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GDP比率达5%。2.创新驱动塑造新优势。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基本形成,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发明专利、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不断提升。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以上。3.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开放型经济实现突破性进展,营商环境进入全省一流行列。进出口总额实现年均增长5%以上。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低碳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新能源建设大幅加快,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

43、续减少,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态修复样板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5%以上,国、省控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省市下达任务。5.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红色文化、工矿文化形象更加鲜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推进,xx美誉度、知名度更高。6.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进一步扩大,共同富

44、裕取得明显进展,健康幸福文明城市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达8%,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87%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7.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创建积极推进,xx成为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专栏3-1 xx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值(预计)累计“十四五”规划目标属性2025

45、年值累计年均增速累计一、经济发展(12项)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3.8-7.5以上预期性2财政总收入增长率%-13.2-7预期性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8.6-10预期性4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8.770 -预期性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2.5-10预期性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5.4-9预期性7全要素生产率%1.82.5-预期性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例%31.635-预期性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与全省一致预期性10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9-5预期性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GDP比率%3.65 -预期性12营商便利度%-100-预期性二、创新驱动(6项)13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2.853 -预期性14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例%-5-预期性15科技进步贡献率%5060 10预期性16


注意事项

本文(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为本站会员(绿扩生态)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