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现代税务管理与执法工作全书-税务筹划实例分析-第一册.docx

  • 资源ID:21739560       资源大小:311.13KB        全文页数:19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税务管理与执法工作全书-税务筹划实例分析-第一册.docx

1、现代税务管理与执法工作全书 税务筹划实例分析 一 本书编写组编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现代税务管理与执法工作全书/本书编写组编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ISBN 7-204-05941-7现本税收管理基本知识汇编 F812.423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4)第 114936 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 20 号010010)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北京兆成印刷厂印刷开本78710921/32 印张237.50 字数4 006 千字2004 年 11 月第 1 版2004 年 11 月第 1 次印刷印数11 000 册书号ISB

2、N 7-204-05941-7/F119定价684.00 元(本卷定价18.00 元)目录I关于纳税评估的几点思考1税收执法中的问题13对优化税收服务的认识和思考15农产品收购发票应该交叉稽核23现代化与现实化构建税收征管体系的理性 选择26税收执法必须处理好四种关系36当前国税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 对策40现行税收制度对保险业的影响46以人为本税改中不可忽视的问题50税务稽查不能偏离目标54借鉴国外经验规范对小企业纳税人的征收 管理57农产品收购计税方法值得商榷66对征管法第六十九条的思考68私房出租优惠政策待明确72改制企业税收管理应强化74对企业注销税务登记有关问题的理性思考77属

3、地原则该怎么个属法82以资抵债纳税应区别对待86废旧物资普通发票抵扣税款问题多87预期偷税算不算偷税92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95农产品收购发票问题多99再就业优惠政策卡在哪里105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实践与思考108关于网上申报的实践与思考113税费改革需从大处着眼120房产税改革势在必行126从减轻农民负担到实现城乡税制统一129如何应对偷税新手法134建立保护公众投资的税收制度137物业税应确定合理的免征额141新公共管理理念对税务部门的启示144税务代理降低税收成本的有效途径149个税改革不宜照搬单一税模式152税收强制执行措施适用范围需调整157当前税收服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及

4、解决办法159增值税起征点调高后产生的问题及对策162公共财政理论的几个误区164中资银行重组亟待解决税负过重问题168农产品收购税收问题多174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刻不容缓177如何建立企业长期性的财务控制措施180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182内部控制之道控制与风险自测186IIIII税务筹划实例分析关于纳税评估的几点思考为解决征收与管理脱节 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征 管资料利用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理顺税收各个环节之 间的关系从 1998 年起我市开展了税收申报评估 工作对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源监控能力增强管理信 息的综合利用效果 降低异常申报率 堵塞管理漏洞 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新征管法及其实施 细则

5、 的要求 税务机关在加强登记管理(户籍管理) 征收管理和税务稽查的同时 在管理环节由征管部门 实施税务检查解决纳税人在税务登记发票使 用纳税申报等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本文试从分析纳 税评估的意义入手探讨如何完善纳税评估进一步 密切与税务检查的关系以有效地提高征管质量一纳税评估的概念和意义纳税评估 就是根据税收征管中获得的纳税人的 各种相关信息资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法规 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情况的真实性 准确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分析和综合评定通过检 查或稽查 及时发现 纠正和处理纳税行为中的错误 并对异常申报等专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 为征收管理稽查提供工作重点和措施建议从而 对征纳

6、情况进行全面实时监控的一项管理工作100通过纳税评估的概念可以看出 纳税评估是一种 事后管理工作因为纳税人取得应税收入发生纳税 行为在先履行纳税义务在后事先很难确定纳税人 的应纳税额同时纳税评估又是在对纳税人的申报 生产经营 财务核算情况及其他信息进行搜集 审核 评析查证后搜集检查线索实施有针对性检查或 稽查的必要准备措施 对加强征收管理有着非常重要 的意义(一)加强纳税评估工作有利于提高税务机关的税 源监控能力 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 取决于税务机关 对各类税源监控能力的强弱 而税源监控手段是否先 进 科学 易行 又直接影响到征管的效率 在纳税 人数量逐渐增多 工作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加强 纳

7、税评估是提高税务机关税源监控能力必不可少的 措施纳税评估犹如税务机关实施管理的 雷达检测 站 通过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借助信息化手 段 对监控区域内全体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 扫 描 及时发现疑点 向其他管理环节传递排除疑点 的意见 使各项管理措施环环相扣 防范偷逃骗抗税 行为的发生(二)加强纳税评估有利于提高税收信息化建设水平 开展纳税评估的前提和依据是充分掌握纳税人的 申报纳税和经营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必须全面并具 有时效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可利用的数据库保 证评估人员在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用以实 施有效管理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借助现代化的信 息处理手段目前CATS金税工程系统的运行

8、为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搭建了有利的平台 纳税评 估的工作着力点应通过网络技术综合利用征收管 理稽查各环节中同一同类纳税人的信息评价和 估算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加强纳税评估有利于税收管理员职能的全面 发挥在基层设立税收管理员较有效解决了疏于 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各类经济实体特别是民营经济实体迅速增加 单纯依 靠稽查手段 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全体纳税人的 真实纳税情况及时进行纳税评估通过指标分析 约谈举证找准管理的主攻方向让税收管理员从 繁杂的事务性管理中摆脱出来开展管理性检查剖 析有异点的纳税行为找出管理中的漏洞进一步采 取加强管理的措施巩固管理基础(四

9、)加强纳税评估有利于税务机关做好内部管 理纳税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素质 配套的管理措施有较高的要求 一方面可以增强 干部学习理论知识的自觉性 让干部在了解各环节的 业务要求的基础上 随着评估工作的深入逐步增加工 作经验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 通过检查或 稽查评估提供的嫌疑对象 发现涉税违法违规行为的 程度和额度 以及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环节 进一步 分清责任 落实管理制度 杜绝随意执法和为税不廉 行为的发生二发达国家税收审计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征管体制和方式的改革 借助信息化技术提 高管理效率 其中 税收审计制度前期准备工作与纳

10、 税评估有着类似的特征在美国 因为税收征管实现了现代化 在纳税人 自行申报基础上 税务机关的重点力量放在税务审计 上 税务审计人员约占税务机关人员一半以上 纳税 人申报后 税务部门必须严格审核纳税人申报的每份 纳税申报表 纳税人的报税资料输入电脑后 电脑会 自动进行审核比较 如果在审核过程中 发现纳税人 有计算错误或申报不实者 税务部门会书面通知报税 人 要求改正或选为审计对象审计选案主要集中在信息处理中心 税务审计对象确定的基本程序是 根据税务部门事先确定的计分 标准由电脑公正地评分然后根据评分高低加以确 定通常是收入越高扣除项目越多错漏越多者 分数就越高成为审计对象的可能性就越大联邦税 务

11、局每年通过审计查补仍然在三百亿美元以上 如加 州特许税务委员会通过信件催报审查纳税一项收入 达三十亿美元 由于税务机关专业化的优质高效地开 展税务审计工作税务审计的威慑力较大极大地遏 制了偷逃税日本的税务审计由专职税务人员负责 审计主要 分为办公室审计和实地审计两大类 当公司把纳税申 报表送来时马上交给审计员进行办公室审计审计 员首先检查申报表中所列各项是否正确 这时审计的 主要内容是对同样行业同样规模的公司进行比较 并考虑其过去的记载和其他已掌握的资料等 审计按 公司及行业的类别进行 实地审计即研究公司账簿保 存会计记录保存商品库存的实际状况对账簿进 行详细的检查 它是在办公室审计结果表明自

12、核税额 不太确定时 进一步采取的审计程序德国的税务审计人员是高级税务官员 是经严格 挑选出来的不是任何人都可到企业从事税务审计 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 3-4 年的工作经验要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税务审计 对象是按照计算机打分选户进行的 对每个行业的税 收负担率 盈利率进行调查测算 对纳税人的纳税情 况等信息资料输入计算机 通过比较后生成被查对象 清册 然后根据纳税申报表 资产负债表 征税通知 书以及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 最终确定实地检查 户数 按照派工制的形式将检查任务分配给检查人 员 明确其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审计人员在审计前必 须熟悉被审计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

13、 通过 资料信息的分析寻找企业偷税的疑点 如果企业不提 供会计核算资料 或资料不齐全 在足够证据的前提 下 审计人员可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税款估算并补 税 审计结束后 审计人员要把审计出来的问题逐一 与企业明确 企业如果对审计情况有异议可申辩 达 到双方意见一致为止 如果双方意见争论不休分歧较 大 则由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出面会谈 在双方意见基 本一致的情况下 审计人员拟写审计报告 征税部门 核发 征税通知书 对补税金额一般处以 20%30% 的罚款税收审计制度的实行 为发达国家提高税收征管 效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给我们加强纳税评估工 作提供了借鉴依据 一是纳税评估工作是一种宏观性管理工作所适应

14、的范围是全体纳税人并根据纳税 人的大致特点进行分类以保证评估效果二是开展 纳税评估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 纳税评估所需要的涉 税信息量非常巨大依靠手工手段往往会事倍功半 效率低下三是纳税评估要有细致准确的指标体系 案头审计分析纳税疑点首先依靠的是分类细致数 值准确的指标体系减少人为因素四是纳税评估人 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丰富的工作经验五是纳 税评估要与税务检查紧密结合起来 评估与检查双管 齐下才能保证把案情查深查透 六是开展纳税评估需 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 评估所需要的信息采集面和绝 对数量能够反映出纳税人动态的全部的情况三完善纳税评估的可行措施(一)尽快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纳税评估要 求税务评

15、估人员不但要了解税收工作本身 而且要了 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貌及纳税人的详细情况和特点 掌握审核评析测算取证质询的全部技能这 要求税务人员尽快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加强干部 的理论培训过程中要有重点地开展税收财会理论 培训使干部对整体工作有概括性的了解同时鼓 励干部参加专业学历考试和执法资格考试 并给于一 定的物质奖励调动干部自学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税收工作实践中评估人员在确定评估对象后 要及时地参与管理性检查通过对比检查结果检验 评估确定的异点是否全面正确为以后的评估工作 积累经验在专项评估结束后组织评估人员进行案 例评析逐项分析评估方法过程和结果总结出较 好的评估方案并在全局推广让全体干部借鉴学

16、习 提高综合工作水平(二)做好纳税评估与税务检查的衔接 在纳税人 财务核算水平差距较大 虚假申报屡禁不止 偷税与 反偷税斗争仍然激烈的现实情况下 要把纳税评估发 现的疑点全面落实清楚 必须做好纳税评估与管理性 检查 稽查选案和稽查实施之间的衔接 形成征管各 环节之间顺畅有力的执法链条1.做好纳税评估与管理性检查的衔接经过与评 估对象约谈举证纳税人对其办税行为作出合理解 释后 对没有排除的疑点 转交给管理部门实施检查 使纳税评估成为管理性检查的选案主要手段具 体操作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由五县市(区) 局的征收管理科负责注销户非正常户和漏征漏管 户个体户日常纳税评估工作税政法规科负责确定 发票

17、协查所得税汇算清缴检查对象按照负责区域 分配检查任务第二步由各基层管理单位根据上级指定的检查对象实施检查第三步由税政法规科法 规岗位审理基层单位报送的检查底稿对其合法性 检查程序检查建议进行审核出具税务处理决定 书或税务检查结论书并告知纳税人的陈述 申辩时限对处罚额度在 2000 元以下的由基层单 位自行出具第四步由基层单位的税收管理员根据税务处理决定书或税务检查结论书确定的时 间金额 及时组织税款入库2.做好纳税评估和稽查选案的衔接适当地缩小 稽查的范围让稽查集中力量查处偷逃骗税大要案 发挥威慑作用是今后稽查工作的方向日常工作中 对经评估法向的疑点多 基本能够定性为偷税的纳税 人及时移交给稽

18、查选案部门 作为稽查案源的组成部 分稽查选案部门在确定稽查对象后要与纳税评估 部门联系在检查的时间跨度前次检查结果纳税 人执行结果等内容上逐一甄别 防止出现部分纳税人 长期不查部分纳税人检查次数过多的问题两个环 节移交资料时间应定在两天以内 以保证检查或稽查 的突然性 避免出现意外3.做好管理性检查和税务稽查的衔接 在对纳税 人实施管理性检查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问题越查越 大 涉税数额越查越多 纳税人由假定的违规行为变成偷税行为的情况因此要事先明确两者之间界限 管理性检查以纳税人没有构成偷税为限 即违规金额 在 10000 元以下或占应缴税款 10% 以下对经检查 发现超过界限的 检查人员当天

19、将相关资料上交给征 收管理科或税政法规科 责任科室登记后移交稽查选 案部门尽快实施深层稽查同样稽查实施部门对 经查发现违规金额在 10000 元以下或占应缴税款10% 以下的纳税人 应于当天将有关资料移交选案 部门 逐次交给纳税评估的责任科室 转为管理性检 查 让稽查实施 审理 执行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检 查大要案税务检查既是对纳税人履行纳税情况的核实过 程 也是检验征收 管理工作质量的过程 为防止检 查 稽查人员拖延资料移交时间 贻误检查时机或隐 情不报 应建立检查资料交接档案 交接双方注明资 料名称 数量 时间 明确责任业务科室要配合督查部门要定期(以一季度为限) 审核资料移交情况和检查 稽

20、查情况 结合实地检查 对前期的管理性检查 稽查工作情况进行核实 惩处 拖延时间 隐瞒案情的工作人员 提高管理效果(三)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 提高评估效率 对外 尽快实现与各经济管理 金融等部门的联网 最大限度地掌握纳税人的各种经济信息 把这些信息与纳税 人申报的商品进销存产品产供销等资料进 行比对从中寻找差异对内利用先进的数据库管 理软件在 CTAIS金税工程系统形成的数据库中 建立纳税人从登记到注销的整套管理档案 能够根据 评估需要的指令自动形成同类纳税人横向对比数据 库同行业纳税人申报资料库异常申报纳税人等数 据库并建立起从一线单位直到市局的三级数据库 鉴于评估工作与财务管理结合紧密的特点

21、可以运用 会计核算原理根据会计科目税收政策勾稽关系 推广纳税评估软件将纳税评估中的数据采集接收 和结转计算评估项目和对象的确定到审核评析 约谈举证认定处理等整个环节都纳入计算机管理 初步实现评析指标测算和主要文书处理的微机化 和网络化保障纳税评估工作的有序运作在数 据库管理方面市局五县市(区局)信息中心负责本 级的数据库资料的形成和更新 配合管理单位出具宏 观分析报告其他科室基层单位的人员只有查阅权 限根据各自的管辖范围每月反馈报送评估情况和 评估资料负责保证上传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建 立起贯通全局人为因素低数据共享度高的评估信 息系统(四)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科学的纳税 评估指标体系应

22、当综合反应纳税人缴纳所有税种的 整体情况尽量贴近纳税人的财务核算实际避免不 同税种之间各自为战主要应包括税负率税负 变化差异税负变化幅度销售变动率销售额增长 幅度与应纳税额增长幅度对比零(负)申报次数认 证不符次数销售毛利率成本毛利率往来账户异 常变动情况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对比资产 负债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 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在设置指标体系后应当合理确定峰值和警戒 值及同一指标的区间上下限数值以税负率为例 由于同行业纳税人的规模经营能力存在差别其税 负率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应采取抽样调查的方 式分大中小三种规模选取不同数量的纳税人 的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计算税负率情况根据时间

23、的 推移逐步修正使税负率的确定建立在牢靠科学的 基础上为选取评估检查对象提供可靠的依据(五)设置简单易行的操作流程 首先要充分尊重 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在约谈 举证环节给纳税人以足 够的陈述 申辩时间 充分解释其纳税行为是否真实对外(发送给纳税人)的文书要清晰完整准确地告知纳税人的权利和评估结果 保证行政行为合法 有效在税务机关内部纳税评估的力量应当向管理 一线倾斜在基层分局设置 2 到 3 个评估岗位负 责本辖区的纳税人数据的采集评估和结果反馈市 局的评估部门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安排专项评 估任务对基层的评估工作进行辅导监督和检查 五县市(区局)的征收管理科根据上级的安排和本局的 实际组织

24、基层分局的人员选取评估对象适时开展 评估 内部文书设置应当借助信息化技术尽快实现机 内流转逐步增加单项文书的工作含量结合硬件设 备的更新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在目前各类数据库 尚未形成信息传递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应当把纳税 评估作为管理性检查的选案环节 将纳税评估与管理 性检查有机结合起来评估环节只出具纳税评估项 目建议书填写纳税评估清册向管理性检查环 节传递通过实地检查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发票领用 存成本列支收益支付财务核算等情况摸清纳 税人的真实纳税情况密切纳税评估与检查的联系 稳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税收执法中的问题一稽查审理问题目前在一般情况下案件是 由一人审理而且审理人员是非专职的因此建议日常案件

25、的审理实行双人审理制 同时要避免越权审 理该上交审理委员会审理的案件必须上交二 稽查执行问题目前 谁检查谁执行谁收款的 现象比较普遍 这完全不符合法律要求 建议将稽查 执行集中在办税服务厅办理 执行人员只负责催缴税 款 不再直接征收三 时限问题几种时限规定很容易被基层执法人 员错误使用例如申报时间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是在 次月七日前现实情况一律实行次月十日前因此 基层税务执法人员要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 严格按法 律规定的时限执法四 证据笔录问题一些起主要证据作用的税务稽 查底稿 绝大部分无纳税人签字 这应引起基层执法 人员的高度重视五 越权处理 处罚问题例如税收征管法规 定 税务所只有对罚款额在二千

26、元以下的具有行政处 罚权力 其他处罚应由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决定 企 业所得税税前亏损抵补 待处理财产损失的处理 所 得税减免等必须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批准 但实际 工作中超越权限处罚的现象时有发生六 处罚对象问题一是处理法人还是处理自然人 的问题 一些税务人员将实际经营人作为处罚对象二是处理代扣单位还是处理被扣单位(人)的问题 特 别是在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处罚上 大多数情形将 追缴少扣个人所得税的责任落实在代扣单位上七 滞纳金的加收问题一些基层税务机关 在对 个体户的处理上 规定不论金额多少 逾期一天一律 加 5 元 有的对少扣个人所得税的代扣单位加收滞纳 金 建议基层税务机关要加强对干

27、部的业务培训 促 进滞纳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对优化税收服务的认识和思考当今世界 国际社会都把财经服务的优劣作为评 价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四大要素(国内经济国际 贸 易政府政策财经服务)之一为纳税人提供优质 高效便捷的服务已成为国外税务机关的共识和致 力于实现的目标新征管法及其细则的颁布实施对 我国税务机关优化税收服务 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方面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 认真思考如何建立为纳税人服务的一整套机制和模 式如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可靠的服 务一我国税收服务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税收征管是以组织收入为中心 以完成税收任务为目标 强调征纳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税务部门的角

28、度考虑的多从纳税人的角度 考虑的少因此税收服务理念基本上没有得到应有 的重视真正意义上的为纳税人服务概念的提 出 始于 1993 年的全国税制改革会议 确立 于 1996 年的全国税收征管改革会议几年来伴随着征管模 式的不断转换 各地税务机关积极探索和改善为纳税 人服务的内容税收服务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服务形 式由随意走向规范申报方式由单一走向多样缴款 方式由复杂走向简单咨询方式由包办走向中介尽 管如此与国外相比我国税收服务的观念类型 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侵害纳税人 权益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因此必须顺应国际税收服 务的潮流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税收服务 观进一步完善税收服务制度创造

29、性地开展税收服 务活动融税收服务于各项税收工作之中为纳税人 营造优良的税收环境二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税收服务理念 所谓税收服务是指以税收法规为基础以征税人主动服务为特征 征纳双方责权利相对称 无偿为 纳税人提供有关纳税服务活动的总称 为纳税人服务 在整个征管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按照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有关专家的定义 如果把整个税收征管体系比做一个金字塔那么为纳税人服务就是这个 金字塔的基础从下至上依次是为纳税人服务 处理申报信息进行税务稽查查处偷逃税案件追 究法律责任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税收 服务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树立一 个全面正确适应时代要求的税收服务理念这个 理念的

30、核心就是一切要从纳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要有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转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的扭曲 笔者认为 正确的税收服务理念至少应包含以下几方 面内容(一)尊重纳税人的权利 在税收征管中不能只强 调纳税人的义务 而要更多地尊重纳税人的权利 纳 税人的权利得到越好的保障 纳税人遵从税法的程度 也会越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对纳 税人权利更加重视 我国征管法中也有纳税人权 利的规定 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立法中相 关的规定还很不完善 实践中纳税人权利受重视的程 度就更加不足了(二)遵循便利和节省的原则 努力减轻纳税人的 遵从成本 在我国 人们对节约税收行政成本(即税 务机关在税收征管

31、中的耗费)较易理解 但对纳税人 的遵从成本关注较少 但事实上 对纳税人而言 遵从成本与其支付的税款一样都是一种经济负担而 且对不合理的 太大的遵从成本的抵触心态远大于正 常税款的支付 遵从成本不仅包括办理纳税事宜的费 用和时间耗费也包括税务管理(特别是稽查)给纳税 人带来的心理影响 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是一种社会损 失税收征管中应努力减轻纳税人的遵从成本重视 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标志着政府的效率观念提高到 了一个新的层次 入世后 我们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 经济的全球化是市场的全球化 也包括资本市场的全 球化过高的遵从成本不利于吸收国外投资甚至在 某种程度上会抵消对外税收优惠的作用(三)服务与管理并重

32、寓服务于管理 在税收征 管中要打破管理与被管理的旧观念 树立服务与被服 务的新理念 努力为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 对 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容易产生的错缴 少缴 漏缴税 款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以避免可能给他们带来的损 失 寓服务于管理 可以减少征纳双方的冲突 逐渐 形成良性互动的征纳关系(四)科技兴税 以人为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 各类纳税人的数量越来越多 情况也越来越 复杂 特别是跨国纳税人和大型的境内纳税人将成为 税收征管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的粗放型税收征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 必须以税收 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 运用现代科技提升税收征管的 水平三现行税收服务的优化从税务

33、机关的角度讲 优化税收服务 主要是要 严格依法治税 严格税收征管 简化规程 完善内部 运行机制 充分运用现代化税收征管手段 提高征管 质量和效率 全方位为纳税人服务(一)明确依法治税与税收服务的关系 目前在一 些税务人员的观念中 往往把依法治税与税收服务对 立起来 把依法治税片面地理解为 治理 整顿处罚 把税收服务简单地看作为 笑脸相迎 热 情接待 甚至在有的地方 一提依法治税 就是 拉 网检查 严查重罚 一体优质服务 检查工作就 暂停了 税负调整也不敢进行了 这些都是对依法治 税和税收服务的误解 依法治税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 法规来管理税收 达到依法征税 依法纳税和依法管 税的目的 税收服务是

34、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规 主动 为纳税人提供各种优质服务 实现征纳双方责权利对 称平等的税收管理形式 因此 依法治税和为纳税人 服务是税收管理中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 两个方面 不能偏废任何一方(二)将服务理念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能得到态 度良好的及时满意的服务是纳税人的权利但是在 现行征管模式下 税务部门给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仍偏 少给纳税人造成的不便却很多因此下一步的税收 征管改革要特别注重税务服务 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征 管的各个环节纳税人只有得到了良好的服务才有 可能理解税务支持税务才能不断提高税收的遵从 度 例如 纳税方式的选择要以便利纳税人为出发点 可以实行邮递申报电话申报网上申报等各种

35、形式 的纳税申报 如果上门申报还是纳税人主要选择的申 报方式就要多设申报点不能一个大城市或一个大 县仅有一个报税大厅 这些申报点也可以成为对外提 供税务服务的窗口 使税务服务成为纳税人容易得到 的公共服务(三)提高税收服务的现代化程度利用计算机管 理税收不仅是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支撑 也是降低 征税成本 优化税收服务 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国税收征管电脑化工作已进行了近 10 年取得了 一定成绩计算机基本普及到一级税务机关并建立 了一支计算机专业技术队伍 但是与其他广泛运用计 算机于税收征管领域的国家相比应用面小应用深 度也很不够因此首先要进一步普及计算机在没有运用计算机的地区应尽快实现征

36、管电脑化 并建立起 计算机网络其次尽快开发和运用功能齐全安全 可靠的业务管理软件 争取在税务工作多个环节上发 挥计算机的作用第三应用现代网络通讯与信息技 术将税务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集 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税务部门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的 优化重组和再造 超越时间 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 全方位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 规范 透明的税收服务(四)建立成本核算和公告制度 对税收成本进行 研究和核算是国外税务机关比较普遍的做法 体现了 政府较强的效率意识和对纳税人的充分尊重 是法制 健全 文明进步的表现 我国建国 50 年来 税务部 门基本上没有对税收进行成本核算 全国总成本 分 税种成本都没有一个准确

37、数字可供借鉴 即便是当前 公布出来的少数区域性成本 其统计口径差别也很 大 缺乏可比性 准确程度也值得怀疑 因此应尽快 建立一个规范 系统 科学的税收成本核算制度 统 一核算税收管理成本 同时还要加强对税收遵从成本 的研究和测算 为完善税制建设和加强税收征管 实 现税收管理成本和遵从成本的最小化提供重要的参 考依据 另外 税收成本应实行公告制度 定期向政 府报告 向社会公开(五)提高征管人员素质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是 提高税收服务水平的根本 只有高素质的税务人员才 有可能进行高质量的税收征管 才能更好地服务纳税 人针对当前税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应加强 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除了要求熟悉

38、税收法 规财会制度掌握调查研究和查账技术外还要求 税务人员有崇高的理想信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奉献精神 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和较高水平的文化修 养 具备写作 计算机应用 数学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特别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不但要有过 硬的的业务素质而且要有出色的领导才能税务队 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依靠的是高素质税务人员的优化 组合和基层领导干部的身先士卒(六)积极稳妥地发展代理业税务代理是中介行 业的一项服务内容又是税收征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服务质量的好坏 不仅直接关系到税收征管的实际 效果还直接影响到税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 税务代理业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一是严格税务代 理机构内部管理 严格

39、的内部管理是税务代理机构顺 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要努力提高代理人员的政治与业 务素质 加强服务观念 服务态度 服务质量的教育 使全体人员牢固树立起服务意识加强税收法规政策法律财会税务代理业务学习努力使全体代 理人员都成为税务代理的内行专家二是正确界定 税务代理的业务范围规范税务代理的服务职能在 税务代理中需要严格划分代理和执法的界限税务 代理只能向纳税人提供服务 税务机关的一些职能如 税务检查发票发放决定处罚等都不能由税务代理 人办理三是作为社会中介服务业务税务代理要经 当地物价部门批准合理收费要重在服务要为代 理人着想把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和服务放在首位 提倡多服务少收费先服务后收费甚至对困难

40、企业可以只服务 不收费农产品收购发票应该交叉稽核为加强收购农产品企业增值税管理 堵塞税收漏 洞各级税务机关结合实际在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 上做了大量的文章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现行 制度的缺陷 农产品收购发票一直无法实现有效的交 叉稽核造成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现象屡禁不止 税收流失十分严重 成为制约农产品收购企业管理的 一大顽症一 现行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制度无法实现有效 交叉稽核现行政策规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购农业生产者自产的农产品 可凭企业自己为农业生产者开具的 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税款 而这种发票由收购企业自 行领购 开具 抵扣 开给谁 开多少是企业自己的 事 从而造成一些企业为达到少缴税的

41、目的 虚增收 购数量 虚提收购价格 人为地调控税负 税务机关 通过已开具的收购发票只能掌握销售农产品的单位 名称和住址 一旦收购企业填开的内容虚假 税务机 关就无法找到究竟开给谁了 结果是无据可查 农产 品收购发票这种自己开具 自行抵扣且又无法实施有 效交叉稽核的制度 是造成收购农产品企业征管难的 根本所在 解决的根本办法只有创造一种机制 让税 务机关能够通过农业生产者提供的有效证件实施交 叉稽核 找到究竟是谁销售了农产品 最终实现无论 是不准抵扣进项税 还是以虚开发票论处 都能使企 业望而却步的目的二 以居民身份证为基本线索是农产品收购发票 实现有效交叉稽核的最佳选择从目前情况看 修改税收法

42、规政策是比较困难 的 只有立足现行税收法规 用足用活现行政策 才 是直接有效的途径 增值税专用发票交叉稽核和协查 之所以非常有效 主要是因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填有 纳税人的名称 税号 银行账号等 这为交叉稽核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而农产品收购发票也具有抵扣税款 的功能由农产品销售者提供必要的证件也是十分 必要的但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农民提供哪些证件税 务机关不可能让农民都去办理税务登记提供税号 法规没规定也没必要根据人人都有居民身份证的 实际情况 税务机关完全可以以居民身份证为基本线 索建立交叉稽核制度这是十分简便可行的也无 需对现行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制度作较大的修改三实现农产品收购发票有效交叉稽核的思

43、路1.改变农产品收购发票票面设计 完善农产品收 购发票开具规定 在农产品收购发票票面设计增加农 业生产者个人身份证号码栏目 农产品收购企业必须 验明销货方的证件原件 然后如实填开 销货方人员 必须在发票上签字2.建立农产品收购发票交叉稽核制度 一是确定 随机稽核的比例 各级国税机关根据所辖企业工作量 的多少 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 但至少不得低于各企 业每月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数量的 5% 二是明确重 点交叉稽核的范围 收购农产品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 均应列入重点交叉稽核范围 增值税税负率明显 偏低 投入产出比明显偏低 收购价格明显偏高 收 购数额较大且同一销售者多次销售的 三是明确交叉稽核的内容

44、和方法 农产品收购发票交叉稽核的主要 内容是核实发票票面填写内容的真实性 重点调查核 实是否存在收购发票所列农业生产者 虚增收购数 量 虚提收购价格等 国税机关可依据收购发票所列 居民身份证号码 确定农业生产者所在税务机关 委 托异地税务机关协查 也可利用公安部门金盾工程的 信息数据 迅速确定农业生产者的真实身份 为交叉 稽核提供帮助 也可派员到农业生产者所在地实地调 查 对查不到居民身份证号码 无法进行调查的 可 由公安部门出具证明3.严格进项税抵扣规定通过交叉稽核对确认 虚增收购数量虚提收购价格的不得抵扣进项税 对查无收购发票所列农业生产者的以及公安部门出 具查无此身份证号码证明的 按虚开

45、农产品收购发票 论处不得抵扣进项税对上述情况构成犯罪的移 交司法机关查处现代化与现实化 构建税收征管体系的理性 选择选择一树立现代税收法治观健全税收征管法 制体系实现税收征管的法制化1现代税收法制化要求一是税收法律制度构 成完备化税收征管立法执法处罚和税务司法在征管中具有完整性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税收立法 权配置合理化它以税收法律为主税收行政法规为 辅中央与地方的双重利益兼顾三是税收执法程序 规范化税收征管税务行政处理税务行政救济等 程序规范且相互制约四是税收司法保障有力化既 要有税收司法权的规范履行又有健全的税务警察 税务检察院和税务法院等机构2 我国税收征管法制体系建设中的现实差距 在税收执法上一是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由于我国缺 少税收基本法税收法规在行政层次上的居多 导致基层执法的法律效力偏低 近几年因税务机关程 序违法而败诉的屡见不鲜二是征管执法随意性较 大收人情税关系税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等现象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税务管理与执法工作全书-税务筹划实例分析-第一册.docx)为本站会员(幼儿教育老师)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