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东汉洛阳在汉匈交往中的作用.pdf

  • 资源ID:21747618       资源大小:1.31M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东汉洛阳在汉匈交往中的作用.pdf

1、68今古文创东汉洛阳在汉匈交往中的作用王志明(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东汉时期是一个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都城洛阳在多民族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匈奴是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之一,和东汉朝廷交往频繁。因此研究洛阳在汉匈交往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东汉在洛阳举办的一系列外事活动,彰显了洛阳在汉匈交往中的历史地位。一、举行外事活动东汉定都洛阳。洛阳成为汉匈交流的重要场所。匈奴使者来访洛阳的重要目的是称臣入贡,反映了受东汉影响逐渐加深。建武六年(30 年),“匈奴遣使来献,使中郎将报命。”李贤注引 汉官仪 曰:“使匈奴中郎将,拥节,秩比二千石

2、。匈奴传 云:令中郎将韩统报命,赂遗金币。”151刘秀派遣匈奴中郎将回访并厚赠金币表现出东汉对匈奴关系的重视。这次同匈奴的友好交往开启了双方交往的先河。建武十四年,“匈奴遣使奉献,使中郎将报命”263。匈奴主动派遣使者前来奉献不乏示好的意味。南北匈奴正式分裂之后,汉匈交流进入新的时期。建武二十五年,“南单于遣使诣阙贡献,奉蕃称臣。又遣其左贤王击破北匈奴,却地千余里。三月,南单于遣子入侍”277。建武二十六年光武帝派两名使者出使南匈奴,南单于正式向东汉朝廷称臣。为了表示衷心臣服,“南单于复遣使诣阙,奉藩称臣,献国珍宝,求使者监护,遣侍子,修旧约”22943。【摘要】洛阳在东汉与匈奴的交流中发挥了

3、重要作用。匈奴频繁派遣使者往来洛阳奉藩称臣、请求通婚等。匈奴经常派人来洛阳求学,为儒学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东汉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南北匈奴的管理,一方面设置匈奴中郎将,在监督依附的南匈奴同时加强联合;另一方面又对北匈奴虚与委蛇,虽然赏赐颇丰,但同时也加强了军事准备。【关键词】东汉;匈奴;河洛地区【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3-0068-03【DOI】10.20024/ki.CN42-1911/I.2024.03.022这次出使光武帝赏赐颇丰,“诏赐单于冠带、衣裳、黄金玺、盭緺绶,安车羽盖,华藻驾驷,宝剑弓箭,黑节三,驸马二,黄金、锦绣、缯布万

4、匹,絮万斤,乐器鼓车,棨戟甲兵,饮食什器。又转河东米糒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以赡给之”22943。礼品中包含了礼器、武器、乐器和食物,兼顾了奢华和实用,表明东汉朝廷对南匈奴的重视。与南匈奴相比,刘秀对北匈奴使者态度尽显冷淡。建武三十一年,“北匈奴复遣使如前,乃玺书报答,赐以彩缯,不遣使者”22948。这种现象到汉明帝时期依然如此,永元二年(90 年)九月,“北匈奴遣使称臣”2171。永元十六年,“北单于遣使诣阙贡献,愿和亲,修呼韩邪故约”22957。汉明帝对两次来访依然热情不高。匈奴来访洛阳的考古实证可见 2001年在洛阳市辛店乡后营村发掘的东汉墓中出土的一枚驼纽铜印。印文为“匈奴归汉君

5、印”。这种铜印主要见于东汉中晚期至魏、晋以及南北朝时期中原朝廷对少数民族颁发的官印。2关于匈奴单于是否亲自来过洛阳朝觐这个问题,后汉书 中未见记载,但在 东观汉记 卷二十 匈奴南单于 中可见“建武中,南单于来朝,赐御食及橙、橘、龙眼、荔枝”3885。东观汉记 成书时间早于 后汉书,且又是东汉官修史书,其记载应当可信。匈奴使者来到洛阳的另一目的是请求和亲。北单于多次遣使请求和亲。光武帝时期,北匈奴三次遣使请求和亲。文化集萃692024 年第 3 期使者到访终点分别是渔阳(46 年)、武威(51 年)和洛阳(52 年)。使者目的地由边疆到内地不断深入的变化,反映出北匈奴请求汉廷庇佑的意愿逐渐加深。

6、北匈奴这三次和亲请求均遭到光武帝拒绝,直到汉明帝时期才被应允。永平七年(64 年),“是岁,北匈奴遣使乞和亲”2110。南匈奴传 对此事记载更为详细:“胡邪尸逐侯鞮单于长,永平六年立。时北匈奴犹盛,数寇边,朝廷以为忧。会北单于欲合市,遣使求和亲,显宗冀其交通,不复为寇。乃许之。”22949传世文献中仅见北匈奴有和亲请求,未见南匈奴相关记载,或许与南匈奴与东汉朝廷关系更近有关。东汉时期洛阳接待匈奴使者从时间上看,集中在汉光武帝时期和汉和帝时期。东汉初年,朝廷刚刚平定天下,便派遣使者主动出访匈奴,意在宣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匈奴和东汉之间的互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匈奴承认了刘秀政权的合法性,并派遣使者

7、进贡,刘秀也表现出了宽容的气度,派使者回赠了金币。汉和帝时期大举出击北匈奴,北匈奴为了求得生存亦派出了使者到洛阳,这都是出于政治的目的,完全服务于局势的需要,功利色彩较浓。从出使内容上看,匈奴派遣使者有奉藩称臣、乞求和亲、进献珍宝和修约,反映出两方对和平交往的渴望。总体上看匈奴处于被动的一方,表现得更为弱势一些,这是两方差距悬殊的实力决定的。匈奴会派使者前往洛阳出席东汉朝廷举办的礼制活动。林幹认为前 209 年冒顿单于取得统治后匈奴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此后直到一世纪匈奴衰落,匈奴政权一直没有改变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的性质。432此时匈奴社会已存在礼制活动,“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

8、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南单于既内附,兼祠汉帝,因会诸部,议国事,走马及骆驼为乐”22944。东汉朝廷同样重视举办各项礼仪活动,甚至有些礼仪活动还有匈奴参与。“单于岁尽辄遣奉奏,送侍子入朝,中郎将从事一人将领诣阙。汉遣谒者送前侍子还单于庭,交会道路。元正朝贺,拜祠陵庙毕,汉乃遣单于使,令谒者将送,赐彩缯千匹,锦四端,金十斤,太官御食酱及橙、橘、龙眼、荔支。赐单于母及诸阏氏、单于子及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骨都侯有功善者,缯彩合万匹。岁以为常”22944,这反映了匈奴单于派遣代表前往河洛地区出席礼仪活动的频率较高,每年都会参与。匈奴所派使者为单于之子,身份地位较高,表现出匈奴对维护汉匈关系的重视。礼仪

9、活动结束后,东汉朝廷还会赐予匈奴贵族大量财物。后汉书 卷八九 南匈奴传 记载了汉顺帝时匈奴单于在洛阳参加节日庆典时的盛大场面:“呼兰若尸逐就单于兜楼储先在京师,汉安二年立之。天子临轩,大鸿胪持节拜授玺绶,引上殿。赐青盖驾驷、鼓车、安车、驸马骑、玉具刀剑、什物。给彩布二千匹。赐单于阏氏以下金锦错杂具,軿车马二乘。遣行中郎将持节护送单于归南庭。诏太常、大鸿胪与诸国侍子于广阳城门外。祖会,飨赐作乐,角抵百戏。顺帝幸胡桃宫临观之。”22962-2963匈奴派使者前往洛阳出席东汉朝廷举办的礼制活动加强了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汉廷赏赐的财物可以对匈奴高层起到拉拢作用。二、传播儒学文化汉代周边少数民族与汉通好时

10、,其国王多遣子入侍,史书称其为侍子。5278匈奴更是多次派遣侍子来到洛阳。建武二十五年三月,“南单于遣子入侍”277,建武二十六年,“南单于遣侍子,修旧约”22943。此后,南匈奴派遣侍子来到河洛地区成为常例。南匈奴传 载:“单于岁尽辄遣奉奏,送侍子入朝,中郎将从事一人将领诣阙。汉遣谒者送前侍子还单于庭,交会道路。”22943北匈奴同样存在向洛阳派遣侍子情况。永元三年(91 年),“单于喜悦,即将其众与讽俱还,到私渠海,闻汉军已入塞,乃遣弟右温禺鞮王奉贡入侍,随讽诣阙。宪以单于不自身到,奏还其侍弟”2817。这次请求由于窦宪的性格原因未能成行。派遣侍子属政治行为,与时事密切相连。南匈奴派遣侍子

11、的行为亦存在遭到拒绝情形。“元兴元年,重遣使诣敦煌贡献,辞以国贫未能备礼,愿请大使,当遣子入侍。天子降大使至国,即遣子随大使入侍。时邓太后临朝,亦不答其使,但加赐而已。”22957在洛阳居住的侍子和胡商带动了洛阳新的社会风尚。“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师贵戚竞为之。”13272侍子的到来和物质的交换在洛阳推动了汉匈文化的交流。洛阳儒学文化昌盛,匈奴人在和汉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儒学文化的影响。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河洛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中心。在朝廷的倡导下,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校规模庞大:“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

12、德咏仁。”21368汉明帝刘庄对儒学十分推崇,曾亲自讲学,使“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后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搜选高能以受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 孝经 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22545。“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车且渠来入就学。八方肃清,上下无事。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11125。前来学习儒学文化的对象虽然在当时仅限于匈奴贵族,但这是匈奴走向汉化的开始。内迁后的南匈奴受到中原儒学文化的影响不断加深。儒家观念中的“君臣关系”深刻影响了汉匈双方的相处模式。永和五年(139 年),南匈奴一部发动叛乱,汉顺帝遣使责备单于休利。

13、单于休利和弟弟左贤王被逼自杀。其后的单于在面对东汉朝廷时同样表现十分恭顺。其首领面对朝廷70今古文创如此卑躬屈膝虽然与南匈奴经济无法独立自主有关,但是儒家的“君臣观念”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应该忽视的。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族首领刘渊和刘曜都是受传统儒家教育并被儒家文化所吸引。史记 匈奴列传:“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62879,反映匈奴原本没有尊老传统和“孝”的概念。受儒家文化影响,单于在称号中加入了“若鞮”表示“孝”,南单于比以后只称“鞮”,比如复珠累若鞮单于和丘除车林鞮单于等。婚姻习俗方面也受到儒家伦理思想影响,逐渐取消了收继婚制度。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汉匈之间的思想差异不断趋

14、同,夷夏之别不再明显。生活方式已经农耕化的南匈奴逐渐融入当地世族,汉匈之间的民族融合实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三、成为决策中心洛阳既是东汉的政治中心,故也是对待匈奴各部的决策中心。东汉朝廷依据当时形势采取了对待南北匈奴的不同政策。东汉朝廷设置大鸿胪一职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负责管理匈奴使节往来相关事宜。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部归附于汉,入居塞内,北部继续留在漠北。为了应对南北匈奴分裂的新形势,光武帝设置了匈奴中郎将一职,建武二十六年,“遣中郎将段郴授南单于玺绶,令入居云中。始置使匈奴中郎将,将兵卫护之”278。续汉书百官志五“匈奴中郎将”条云:“使匈奴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

15、护南单于。置从事二人,有事随事增之,掾随事为员。护羌、乌桓校尉所置亦然。”刘昭注补引应劭 汉官 曰:“拥节,屯中步南,设官府掾史。单于岁遣侍子来朝,谒者常送迎焉,得赂弓马毡罽他物百余万。谒者事讫,还具表付帑藏,诏书敕自受。”23626匈奴中郎将并非东汉朝廷所原创,西汉匈奴中郎将最初是给使者出使匈奴而授予的官职,东汉时期,匈奴中郎将已经成为具有统兵权的军职,主要负责护卫并监视南匈奴。其职掌已经因为时间和情势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是为了在适应新形势下为加强对匈奴的管理。由于东汉朝廷给予南匈奴种种优待政策,南匈奴人口迅速繁衍,至永元二年,“党众最盛,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七千三百,胜兵(常备军)五万

16、一百七十”22593,较之内附时的四五万人增加数倍。南匈奴久居汉地,游牧经济日益衰落。粮食来源一方面主要是自给自足,如“其部落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72548。另一方面是接受朝廷赈济,如“建初元年,南部苦蝗,大饥,肃宗吏给贫人三万余口”12950。南匈奴的农业虽然得到了发展,并没有完全摆脱游牧生产。曹魏时鼓励南匈奴部众参加农业生产,加快了南匈奴农业化进程。东汉对北匈奴的管理模式则是先通使,后交兵。光武帝时期,采纳了班彪的建议,先在经济上加以赏赐,政治上不派遣使者,只玺书回复;对其“率西域诸国胡客与俱献见”的请求,明确加以拒绝,并以前世呼韩邪单于称臣受赏、郅支单于背德受诛

17、之事加以警告,使北匈奴不敢轻举妄动。明帝时期,国内形势已经稳定。王景治河成功,扩大了耕地面积;官商资财充实,急需打开西域商路以扩大市场;汉明帝个人也想效仿汉武帝故事远播汉家声威,便决定采纳耿秉的建议,大举出击北匈奴。永平十六年(73 年)二月,四路大军进击北匈奴。这次战役历时三个月,只有窦固军取得了较大战果,攻克了伊吾庐地区(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其他三路均无战果。永元元年,因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车骑将军窦宪与执金吾耿秉率大军出塞,于稽落山(今蒙古国达兰扎达加德西北)大破北匈奴,至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刻石记功。永元二年七月再次出征,北单于慌忙请求称臣并亲自朝见汉帝。南单于想要借此“破

18、北成南,并为一国”,于是袭击了北单于。北单于仓促应战再次大败,本人也在这次遇袭中受伤,仅带数十骑突围。永元三年,窦宪认为北匈奴已经十分微弱,想要趁机灭掉它,遂率军出居延塞,直击北单于庭金微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北方)。北匈奴由于再三受到沉重打击,崛起的鲜卑渐渐取代了北匈奴在北方草原上的霸主地位。东汉时期,朝廷基本上彻底解除了匈奴的军事威胁,并实现了对南匈奴的实际管理,洛阳在其中发挥的决策中心作用不应当忽视。四、结语东汉时期河往来不绝的匈奴朝贡使者和侍子是当时洛阳繁华兴盛的最好见证。他们的到来使洛阳得以吸收北方匈奴地区的风土人情,使河洛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洛阳成为决策中心后,对外传播河洛文化的条件相比前代更加成熟。总之,洛阳在对匈奴的交流中发挥的作用值得人们重视。参考文献: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赵晓军,褚卫红.洛阳辛店东汉墓发现“匈奴归汉君”铜印J.文物,2003,(09):94-95.3刘珍等撰,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4林幹.匈奴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林甘泉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7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注意事项

本文(东汉洛阳在汉匈交往中的作用.pdf)为本站会员(爱文献爱资料)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