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多向延伸%2C让幼小衔接水到渠成.pdf

  • 资源ID:21752007       资源大小:1.10M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多向延伸%2C让幼小衔接水到渠成.pdf

1、2023.09B(理论)专题教学专题多向延伸,让幼小衔接水到渠成梁晓芳【摘要】针对幼儿进入小学通常会出现的做事拖延、纪律意识薄弱等问题,幼儿园教师可从“蹲身教化,向下衔接;整合优化,向上生长;以读养心,向内提升;具身参与,向外发展”四个方面强化幼小衔接,切实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关键词】幼小衔接;学段衔接;幼儿成长;儿童发展【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910(2023)09B-0020-02【作者简介】梁晓芳,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育才路小学校,特级教师为了帮助幼儿克服进入小学之后常出现的做事拖延、纪律意识薄弱、注意力涣散、自理能力不足、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2、小学教师应顺应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儿童对小学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形成基本认识。同时,教师还要做好衔接内容的分层设计,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进度,将衔接点嵌入相应的时间段:12周,认识学校,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新同学;12个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培养自理能力,积极融入班集体;1学期,形成小学生必备的良好品德这样,教师有意放慢教学进度,减少课堂教学容量,降低作业难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把常规要求融入日常教学中,使儿童在长时间的渗透和影响下自然适应小学生的角色。具体而言,幼小衔接可从向下、向上、向内、向外四方面扎实推进。一、蹲身教化,向下衔接蹲身教化,指的是教师降低姿态

3、,贴近学生立场,倾听学生的心声,挖掘学生的需求,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此基础上教书育人。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小学教师应提前走进幼儿园课堂,了解幼儿园授课特点,采用课程游戏化的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缓解幼儿对小学教学方式的不适应。1.设置课中操,化长课为短课。不少教师都能观察到低学段课堂存在的这种现象:前半节课,学生坐姿端正,眼睛有神,表现非常优秀,但到了后半节课就“坐不住”了。研究显示,六七岁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所以,一年级学生上课上到“中段”时频频开小差也就不足为怪了。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打起精神,教师可在课堂开始后的第18分钟左右安排课中小休:或根据所学

4、内容编排节目,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增加对知识的兴趣;或带领学生唱唱、跳跳、扭扭、在桌上趴一趴,通过运动或休息,将40分钟的长课时灵活地变成两个18分钟的短课时。2.创设情境,使课堂变得灵动。针对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自觉、身临其境地发现与探索知识的奥秘。例如,在学习“j、q、x”时,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带领学生追随动画人物“大头儿子”的步伐去“闯关寻宝”,在“故事小屋”发现j、q、x三个声母的身影,在“声母城堡”学习它们的读音并唱儿歌,在“朋友加油站”拼读音节ji、qi、xi,在情境中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带着角色的任务沉浸式参与学习,激发出极

5、强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运用游戏活动丰富课堂、拓展内容,也是彰显课堂魅力、调动儿童自主能动性的有效手段。3.利用口令,使课堂秩序井然。低年级学生对短促有力的口令反应迅速且敏感。教师可以编制一系列的课堂常规口令,如“双手拿书,大声朗读”“语文书,拿出来。多少页?快打开”“左手按书,右手拿笔”“表扬他,顶呱呱”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使其在口令的感召下树立规则意识、纪律意识,潜移默化地改变行为模式。在干脆有力的口号声中,学生还能进一步提升注意力,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202023.09B(理论)教学专题专题二、整合优化,向上生长学科衔接语境下的整合优化,需要教师跨越幼儿园和小学之

6、间的界限,融合不同学科的课程资源,寻找帮助儿童从上一阶段自然过渡到下一阶段的育人生长点、衔接点,激发儿童内驱力,助力幼小衔接平稳推进,引领儿童健康成长。例如,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上册编排了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的幼小衔接内容,教师可通过单元课程的层层递进,以该学科教材内容为主体,开展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的班本化幼小衔接课程,让幼小衔接内容更系统,引领儿童顺利过渡。通过“校园里的号令”一课,教师请学生“听谜语猜铃声”“看图片找铃声”,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听从号令的指挥”这一问题,进而探究:如果没有号令,校园会怎么样?由此,学生逐渐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最后,通过“听铃声,做动作”的

7、小游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校园铃声的作用,加深对铃声的印象。随后,在班会课上,教师带领学生积极讨论,总结出关于一日常规要求的儿歌,如“准备歌”“上课歌”“下课歌”等。相较于强硬的要求,这种柔性引导能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深层原因,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良好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实,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也有编排“上学歌”等有利于儿童适应小学生活的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班级幼小衔接问题清单,教师基于跨学科视角,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内容:由于语文学科一年级上期口语交际内容“我们做朋友”与道德与法治学科一年级上期内容“拉拉手,交朋友”的主题一致,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我最好的朋友”这一主题充分

8、表达、自由讨论,并通过“玩击鼓传花”“好友大搜索”“认识你真好”等环节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介绍自己,谈论寻找新朋友的方法,分享获得友谊的体验。教师用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他们感受到交朋友的快乐,提高对上学的期待,消除对小学的陌生感。三、以读养心,向内提升儿童可以通过阅读滋润心灵,先进行内部的蜕变,为适应外界做好精神层面的准备,从而实现自我提升。1.精选阅读资源,做好“精神衔接”。教师要正确指导儿童开展绘本阅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指向儿童可持续性发展,使绘本阅读在幼小衔接中发挥桥梁作用。例如,我太小,我不能上学 大卫上学去 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 分针大冒险哈利,认真

9、听 等优秀绘本,形象地描绘了小学的学习、生活场景,并以生动、幽默的方式展现小学生活的趣味,激发幼儿的入学向往,同时体现出幼儿与同伴和谐相处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课间习惯、时间观念、倾听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还渗透了“勇敢面对会有所成长”等道理。教师要挖掘、把握其中的育人因素,以此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观念、涵养良好的心态,帮助幼儿缓解入学焦虑。2.落实方法指导,增强“能力衔接”。培养阅读能力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目标之一。大班幼儿、一年级儿童精力旺盛,喜欢嬉戏打闹,让他们平心静气、向内观照的最佳方式就是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渐将注意力放进书本,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潜移默化中训练自己的

10、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为了延长幼儿专注力维持的时间,加强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幼儿园或一年级教师可以利用午后的闲暇让学生读 米小圈上学记,引导他们说一说“米小圈”这个名字的由来。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营造语言情境,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语言的趣味性,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让儿童感受阅读的快乐,并鼓励儿童将自身经历和绘本主人公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表达和分享自己的体验,使儿童在书本与生活联通的情境下激发阅读热情、激活阅读思维、提升阅读能力。四、具身参与,向外发展梁启超曾经说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儿童从幼儿园踏入小学,不仅要习得知识,更要懂得担负责任。他们要在班级生活中与同学友好合作、

11、友爱相处,融入班集体,培养为班集体服务的责任心和行动力,发展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此,教师可以将班级生活中每一项具体、细小的事务与各种责任担当岗位相对应,包括班长、纪律班长、卫生班长、桌椅担当、花草担当等岗位,结合学生自愿申报、民主选举与教师任命结合的方式,使大家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地参与班级管理,确保班上“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教师还可废除“班干部终身制”,采取单双周轮值的方式让学生调岗、换岗,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得到多方面的锻炼,避免产生特权意识。此外,教师还要对班干部和岗位担当进行集体培训、“一对一”培训,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独当一面的“小能人”。这样,学生就能身兼多能,带着饱满的自信心,肩负强烈的责任感,意气风发地迎来小学生活。21


注意事项

本文(多向延伸%2C让幼小衔接水到渠成.pdf)为本站会员(爱文献爱资料)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