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doc

  • 资源ID:2697935       资源大小:108.5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注册后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doc

1、这是宏观的法学方法。其次,作为研究法现象的一般方法,比如探讨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前景的规律,法的精神,法的基本原则,法的全球化之类问题。这是中观的法学方法。最后,作为实践性法现象的法学方法。这是指在立法、执法、司法运行中采用的方法,包括法律程序和法定的技术规程,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操作性。这是微观的法学方法。对于法学方法的功能和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按照微观的法学方法论,法学方法应有利于平等对待法律的适用性。法律适用者有义务首先说明其用来评价事实的一般法律规范。如果缺乏法律规范,法官在法律续造的时候就有义务自己采用一个规则。该规则不能只适用于正在经手的案件,还应当具备一般性和普遍性。如果

2、出现类似案件,原则上法院有义务适用先前所采用的规则。在当代德国法学家魏德士看来,法学方法还要求法官公开其法律适用的步骤。这一点是必要的,否则将完全不知道法官为什么对某一事实适用某一法律规范。只有这样,才可能检验法官是否在事实上对同样的案件也作出相同的裁判。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法学方法论最终要求在用以判决的前提(法律和规则)与法官的推论之间存在一个可检验的推导关系。此外,法学方法还有利于对法院裁决进行批判性讨论,使议会(立法机关)关于适用于待决社会事实的相关规则的讨论在另外层面上继续进行5292-293.(2)按照中观的法学方法论,法学方法应有利于权力分立,也就是国家权力的分配及其透明度。这也意

3、味着,要防止司法披着“解释”的外衣篡夺立法的功能。法学方法有利于法治国家属性的实现。对美国法学家富勒关于“法的内在道德属性”而言,法学方法论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借助这个概念不仅可以强调法的规则特征,而且还涉及法治国家原则的要素,其中包括以下法律规定:“法律规范是一般性表达的规则,而不只涉及个别案例;国家机关根据这些规则对待任何人;规则为公众所知晓;规则长期而稳定;从理论上看,规则自身具有内部的协调性;任何人都只能在规则的范围内尽力而为。法的内在道德性具有自身价值,但是,如果没有法学方法,这种价值就得不到保持。”5292-294(3)按照宏观的法学方法论,法学方法对于法学思维范式而言,往往有决定性

4、意义。就是说,研究主体既定的法之前见和确定的主题思想最终能否创造出理想的产品,关键就在于采用的方法是否得当。虽然“大多数关于法理学和方法论的文献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非历史性、非政治性”,然而,这种“危险的”非历史和非政治的法律适用的“幻想”,“其共同之处在于试图将解释者的主观价值转换为科学确定的客观的法律内容。人们很少以批判的眼光去分析这种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根深蒂固的论证模式。因此,不难理解,即最高级别的联邦法院的司法实践对法学方法的意识也非常有限。”5290-292因此,“法律工作者在认识了他们在制度转变期间及其后所发挥的作用之后,不得不在法学和司法实践中进行方法上的反省。由于规范体系的复杂

5、性和方法工具的多样性,就有必要通过添加与解释来适应世界观的变化。这表明,非历史和非政治的方法论是不切实际的。”5203由法的性质所决定,法学方法亦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客观性。就是说,任何一种法学方法都不是主体随心所欲杜撰的产物,或者是借鉴前人和外域的成就,或者是经过潜心总结实践经验之体悟而形成的。总之,都有现实的根据。另一方面是主观性。不言而喻,不论创造法学方法或运用法学方法都离不开主体的思维。从总体上说,将法学方法放在法学思维范式的研究范围内是很妥当的,对法理学和法哲学的一般原理会有所贡献。因为从本质上说,它所涉及的是思维模式问题,而不只限于法律专业或法律职业领域中的问题、原则与规则。(三)

6、独创成果法之前见随各研究者不同所确定主题的精神意蕴也不同,相应地,研究方法就更不尽相同。这些不同决定了每个人所进行的论证、所使用的论据和最后的论点肯定会各有其独特的创意。虽然某些创意并不那么鲜明、充分、完整和有说服力,甚至可能被视为谬误,但终究还是独具特色的。在文风上,这同抄袭、模仿和变相的人云亦云的做法相比总是值得倡导的。这一点对于法学教育和年轻法学家的培养均至关重要。三、法学思潮与理论法学诸学科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对于法的思考范式影响最大者,莫过于法家学派和儒家学派分别代表的两大主流观点6。在外域,西方人对法的考察视角主要是由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社会学法学所代表的主流观点。某一特定时

7、代的法学所应用的技术即方法,一定会给法学的思维风格打上烙印。当然,这种思维风格也会受到很多法的情况和法之外的情况的制约。更为重要的是,某一法学思维范式一旦唤起较多法学家的同一理论思维趋向,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经过这些人群内部的相互切磋、整合和加工提炼,外部的批判与订正、认同与补充,以及时间与空间的考验,往往就要凝聚成为一股强弱不等的法学思潮。在这股思潮中,若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主要的理论观点较为一致,并有若干公认的权威性的代表人物,那么就成为一个法学流派。通常,一个理论法学学科正是某个法学思潮或法学流派主要理论观点系统化的产物。为了具体地印证法学思潮如何创造理论法学诸学科,颇值得耗费点笔墨。我们

8、先由现代西方三大法学主流派别谈起。(1)自然法学思潮。它以价值为法之前见,采取判断或评价的演绎方法推导和解读法概念和理论体系。概括地说,其主要表现是:古希腊学者认为法是社会化的“自然”;中世纪经院学者认为法是神的意志;1718 世纪启蒙思想家认为法是人的先验理性;19世纪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法哲学认为法是自由的定在;现代自然法学家认为法是社会理性。到目前为止,这股历史最为悠久而又较强大的思潮先后缔造了法哲学与法伦理学两个学科。(2)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思潮。它以规范(法律)为法之前见,采取规范的实证分析,尤其是形式逻辑的方法,推导和解读法概念和理论体系。这一思潮发展过程亦可追溯至古代,并

9、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次有古罗马法学家的注释法学,中世纪波伦亚学派对罗马法的注释和评论,19世纪初法兰西、比利时等国法学家对拿破仑民法典的注释。第二阶段,以J.边沁、A.奥斯丁为代表的英美分析法学和德国实证主义法学(概念法学)。第三阶段,20世纪的原有两大派别即奥地利H.凯尔森和A.维德罗斯及J.孔兹等德国学者倡导的纯粹法学或规范法学,英国的H.L.A.哈特及J.拉兹等倡导的新分析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思潮缔造了纯粹意义上的法理学。这最先归功于奥斯丁与凯尔森。哈特以其特有的“规则说”有力地充实着该学科,但他主张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观点却减损了法理学的纯粹性。至于近期英国的N.麦考密克和奥

10、地利的A.魏因伯格,虽然不无道理地把法理学推向制度研究方向(即制度法学),但因受综合法学的影响,过多地吸纳自然法学,特别是社会学法学的成分,使法理学的纯粹性大为淡化。振振外衣。纵观那么多优秀的图标设计,艺术化、涂鸦风格、剪影、3D、写实风、甚至于多种材质手法,软陶概念图标等创作,从技术上而言,几乎无所不能了。除此以外,我们还能有更多的可能性猜测与尝试吗?本人先来抛个砖,曾经有工造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谈过过什么是时尚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历史的追溯,复古情结未必不可尝试,利用现今的手法来描绘图形界面刚孵出雏形时的像素图标,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里分享一个苹果的博物馆珍藏界面网站:The Vi

11、ntage Mac Museum包括CSS 3不知何时能普及技术的情况下,设计师运用编码的逻辑思维结合图形的具象思维,会有更多有想法有趣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期待,去亲自享受这个过程。http:/www.red-team- 从核心竞争力角度来看,岗位胜任力是推进企业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和进行 组织变革、建立高绩效文化的有效推进器。进行岗位胜任力测评有利于企业进 行人力资源盘点,明晰目前人才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建立一套标 杆参照体系,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拔、培养、激励那些能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构 建作出贡献的员工;可以更加有效地组合人才,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便于 企业集中优势资源用于最急需或对经营影

12、响重大的素质培训和发展;建立胜任 力发展阶梯,便于企业内部人员的横向调动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员工职 业发展路径的规划。与此同时,岗位胜任力为员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使员工 明白他们的做事方法与他们的做事内容同样重要;鼓励针对个人胜任力的提升 进行激励,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提高个人绩效。 此外,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是将人力资源战略和组织整体战略紧密结合的 企业岗位胜任力测评问题研究 2 一个重要工具。由于胜任力产生于组织的整体战略,体现了组织在战略层面上 对个体的素质需求,而胜任力又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因此,通过胜任 力模型能确保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的整体战略紧紧相扣,使人力资源战 略为

13、组织的整体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根据组织的战略目 标和业务重点的调整及时对胜任力模型进行调整。 由此可见,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发展胜任力模型,对员工的胜任力进行测评 能够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员来完成其经营目标,与此同时,内部人员也得到 个人相关的素质发展和培养。人员的胜任能力支持企业的经营,企业的经营要 求人员不断成长,两者相辅相成,不断更新。 1.2 论文的结构体系 本文以岗位胜任力及其测评的相关概念为基点,进行测评的必要性和可行 性分析,重点研究如何构建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胜任力模型,如何运用 数学模型进行胜任力排序,以及如何实施测评等问题。本文研究的结构框架如 图 1-1

14、 所示。 图 1-1 文章结构图 绪 论 岗位胜任力、岗位胜任力测评 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岗 位 胜 任 力 测 评 体 系 的 构 建 岗位胜任力测评案例研究 结 束 语 1 绪论 3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在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方面,在任务分析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目 前国内研究人员采用探索性的研究思路,面向测评主体,在广泛问卷调查、 访谈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提炼出几大胜任能力,并构建相关模 型。同时也根据国外专家、学者提出的胜任力模型,演绎出具体的素质、能 力要求,尝试性的将其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相关人员的选聘、培训 指导等。 在进行

15、胜任力测评方面,主要根据国内外关于人才测评的方法,对其进 行分析比较,并结合企业特征导入测评工具;将测评方法与胜任力模型紧密 结合,同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行排序;最后,结合案例研究 增强岗位胜任力测评的实践性。 1.3.2 论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上,提出“整合法”来建立胜 任力模型,确定测评要素。由于胜任力属于舶来品,已经建立好的胜任力模 型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本文总结前人建立模型的方法并 进行分析,针对国内使用胜任力模型存在的问题,注重模型的本土化建设, 与国内企业的经营特点等因素紧密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化的方式来 运作,提高测评

16、的适用性。 在测评方法上,在分析原有测评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与完善, 使内部配置组合变得更加合理,运行效率和工作准确性更高,同时力求降低 施测成本,并系统性地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目的进行岗位胜任力测评设计, 以期为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在实施测评上,结合咨询公司的经验与做法,设计了测评的流程,并阐 述了测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企业岗位胜任力测评问题研究 - 4 - 2 企业岗位胜任力及岗位胜任力测评的含义 2.1 岗位胜任力 2.1.1 岗位胜任力的缘起与定义 胜任力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 虽然关于胜任力也有过一些研究,但是均难以获得引人注

17、目的突出成果。 “胜 任力”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1973 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C麦克利兰 (David C.McClelland) 测验胜任特征而不是测验智力 (Testing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的文章中。他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 性向测验和学术测验等都不能预测复杂工作和高层职位工作绩效或者生活中 的成功,而且还常常存在对少数民族、妇女和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的偏见和歧 视,而“胜任力”从第一手材料直接发掘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 为特征,可以克服上述缺陷,这一概念为人力资源管理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对胜任力定义较完整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潘瑟(

18、spencer) ,他认为胜任力 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深层次特征、因果关系和效标参考。深层次特征是 指个体潜在的特征能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并能预示个体在不同情况和工作任 务中的行为或思考方式,其基本层面为深层的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 价值观、浅层的知识和技能。因果关系指胜任力能引起或预测行为或绩效。一 般说来,动机、特质、自我概念和社会角色等胜任力能够预测行为反应方式, 而行为反应方式又会影响工作绩效。效标参考是指胜任力能够按照某一标准, 预测效标群体的工作优劣,效标参考是胜任力定义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一 种胜任力如果不能预测有意义的差异,与参考的效标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则 不能称

19、之为胜任力。 值得注意的是,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力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 是员工所有的胜任力,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都属于岗位 胜任力。企业会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 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力要素,并以此为标准来挑选员工。假设 个人的胜任力为 A,岗位工作要求为 B,组织环境为 C,那么岗位胜任力就是 2 企业岗位胜任力及岗位胜任力测评的含义 - 5 - A、B、C 三部分的交集 1。 A.个人的胜任力:指个人能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 B.岗位工作要求:指个人在工作中被期望做什么; C.组织环境:指个人在组织管理中可以做什么; D.

20、岗位胜任力:三部分交集。交集部分是员工最有效的工作行为或潜能 发挥的最佳领域。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 料库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土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 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doc 或 ppt 格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岗位胜任力”的概念大致有个界定:指一个特 定的组织中,驱动员工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并且在岗位上产生优秀工作绩效 的知识、技能、自我概念、动机、特质的集合。总结起来,岗位胜任力有 3 个重要特征:(1)与工作绩效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 效;(2) 能够区分优秀员工和一

21、般员工;(3) 与任务情景和岗位相联系, 具有动态性。岗位胜任力紧紧围绕各个具体岗位,强调作为主体的员工需要 胜任的对象是岗位,这与员工胜任力的概念有所差别。 2.1.2 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 一个人的岗位胜任力就好比一座冰山,浅层的知识和技能只是露在水面上 冰山的一小部分,他的自我认知、动机、个人品质以及价值观这些东西,都潜 藏在水面以下,很难判断和识别。因此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知识、技能、 自我概念、特质、动机五个要素 2。如图 2-2 所示。 B:岗位工作要求 C:组织环境 A:个人胜任力 D 图 2-1 岗位胜任力与个人胜任力、岗位工作要求及组织环境 企业岗位胜任力测评问题研究 -

22、 6 - 看得见 知识 技能 海平面 价值观、社会角色 如客户满意 看不见 自我形象 如自信 个性、 特质 如灵活性 内驱力、社会动机 如成就导向 图 2-2 胜任力冰山模型 资料来源:HAY 公司 在图中,作为冰山水面下的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人的“潜能” ,从 上到下的深度不同,则表示被挖掘与感知的程度不同。在水下越深,通常越 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而在水面上的表象部分,即人的知识、技能与行为, 则易于被感知。 (1)知识。一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在企业中从事各种岗位 工作的员工,他们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就必须掌握生 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相关知识。知识是员工胜

23、任本岗位工作职责所必 需的条件,但员工的绩效是否显著突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难以用其知识 水平的高低进行测试和区分。判断知识的测验,常常无法连带测出实际的工 作绩效,因为表面知识和技巧的测量,无法真正与实际运用在工作上的知识 及技巧相提并论。 (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 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与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力是 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指顺利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条件和 心理特征。技能是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中间环节,技能的形 成对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件、船舶部件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竹炭新领域应用

24、材料。利用丽水良好的竹炭产业基础,要逐步改变原来以竹炭炼制、组织原炭出口的单一粗放型经营模式,除开发用于脱臭、调湿、土壤改良、保健、滤材用竹炭外,重点开发电磁波屏蔽、半导体、导电极、远红外、光催化等功能性竹炭,形成多功能、系列化的竹炭产品。(五)特种纸材料。特种纸材料是指针对某一特定性能和用途、附加价值比较高的纸种,大致可分为传统特种纸和专门特种纸。丽水特种纸行业在电气用纸、包装纸等领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电气用纸。主要发展电解电容器纸、电池用纸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特种纸,成为国内最大、世界领先以电解电容器纸为主导的特种纸研发、生产基地。主要依托凯恩集团、浙江创元特种纸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特

25、殊长纤维纸。主要发展双面胶带纸、高透气度纸、吸尘袋纸、耐磨纸、皮革转移纸等。加大研发投入,降低制浆污染排放,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主要依托凯恩集团、池禾科技、惠同纸业、兴昌纸业等龙头骨干企业。二、空间布局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分工、资源集约、梯次推进的原则,“十二五”期间,丽水市新材料产业将形成“一核三区”空间布局,即:“一核”为丽水市区新材料产业核心示范区、“三区”为缙云金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遂昌特种纸和竹炭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松阳精密不锈钢材料产业集聚区。丽水市区新材料产业核心示范区。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方向和领域。丽水市区现已形成精细化工、水性树脂、天然生物材料等一批新材料企业

26、。目前,水阁工业区东扩已安排2600亩土地用于高新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微电子、光电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市区发展新材料产业不仅具有位居中心,而且具有产业配套、政策扶持、资源优先等优势,要在产业示范带动中发挥核心作用。缙云金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缙云县的工业发展基础较好,特别是近年来新型特种合金材料、新型电光源产业发展迅猛,而且具有紧邻永康的区位优势。在产业定位上,缙云已提出为永康、武义提供装备基础材料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缙云重点布局以金属新材料为特色,同时大力培育LED新型电光源产业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遂昌特种纸和竹炭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遂昌特种纸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特色

27、和规模,特别是拥有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系列化生产电解电容器纸的行业龙头企业凯恩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同时,毗邻的衢州、龙游特种纸产业发展迅猛,具有形成跨区域特种纸产业带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遂昌竹炭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市场知名度、产品开发力度、政府推广力度不断加强,大力发展应用竹炭新功能材料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而且也是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的需要。松阳精密不锈钢材料产业集聚区。松阳县不锈钢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基础,主要发展以不锈钢管和不锈钢五金配件为主的不锈钢制品业,“十二五”期间将形成50万吨的不锈钢制品产能。从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松阳县要进一步发展精密不锈钢材料

28、工业,形成以精密不锈钢薄板、不锈钢板材等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图附后)第五章 主要任务一、实施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坚持“增量选优,存量调强”的原则,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后发优势”,加快丽水新材料产业加快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浙江省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于抢占区域新材料产业制高点,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在积极承接上海、宁波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外,要着眼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丽水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内,大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一流的新材料企业,带动丽水新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二是要加快落实重大项目。对于落地丽水的重大新材料投资项

29、目,要确保用地指标、政策配套上给予优先扶持,加快落地并实现产能;对于带动性强、关联度广的重大项目要在其配套项目的落地上也给予优先考虑。三是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既要引导新材料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更要加强对传统企业的引导,通过典型企业示范、财政资金扶持等手段,增强企业投资新材料产业的信心,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存量调强”。二、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新材料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是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加快提升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一是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培育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企业技术创新载体,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0、。二是鼓励企业开放创新。限于丽水区位和人才限制,鼓励新材料企业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发达地区优势资源开展研发;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尤其是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新材料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三是要支持企业加快管理创新。通过典型示范和咨询服务等手段,以生产领域的管理创新为突破口,支持企业加快引入精益生产(TPS)、约束理论(TOC)、准时生产方式(JIT)等先进管理模式优化企业生产流程;同时要加快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非生产领域的管理创新,做长企业价值链,提升整体竞争力。三、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丽水新

31、材料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批企业龙头示范企业引领,一批成长性好的新兴中小企业以及一批配套企业共同完善区域产业体系。一是培育一批龙头示范企业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且具有规模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使其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上逐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动丽水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更广泛的企业和民资进入新材料产业。二是扶持一批新兴中小企业。新材料产业产品开发周期长,前期资金、设备投入大,而产业化后增长速度快,因此要加大对成长性好的新兴中小企业的扶持。同时,鼓励企业研发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32、和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优势企业,培育行业“隐形冠军”。四、实施产业协作共创工程新材料产业处于产业链上游,且其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下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且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协作,对新材料产业本身和下游产业均有促进作用。一是构建产业联盟。围绕丽水新材料产业各个重点领域,梳理区域内上下游相关企业,以市场机制组建产业联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共创大产业,一方面找准新材料产业发展定位,扩大新材料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做强下游产业,形成竞争力。二是培育产业集群。依托丽水市区、缙云县和遂昌县等新材料聚集区,培育一批新材料产业集群,集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支

33、撑体系,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三是推进产业链优化整合。围绕行业龙头企业,梳理一批上下游配套协作企业,引导传统中小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或股权改革,转变市场定位,配套龙头企业发展,推进产业链优化整合。五、实施公共平台支撑工程丽水市限于区位和人才制约,新材料产业要做大做强需要有强大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支撑,以优化区域产业投资环境,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一是构建公共研发平台。利用盛科高强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丽水的有利时机,邀请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建丽水高强合金材料研究院,服务丽水相关企业。其他行业研发平台待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后,酌情构建公共研发平台,为产业发

34、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建立公共检测平台。以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的形式,重点针对高强合金材料、特种钢等领域,引进或组建1-2个国家级的公共检测平台,服务丽水企业的同时,逐步提升相关产业在未来发展中的话语权。同时,通过市场运作手段,培育检测平台的“自我造血”功能,切实发挥公共平台的最大工作效率。三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进、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企业孵化、技术评估、人才引进与培训、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投融资和法律咨询等服务。同时,政府要搭建服务桥梁,引导企业与上海、杭州、宁波、青岛、大连等新材料产业发达地区开展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加快丽水新材料产业做强做大步伐。第六章

35、 保障体系一、构建组织保障体系新材料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同时也是丽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推动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一是要成立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构建“统分结合、上下联动”的长效管理体制。负责对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统一领导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组织协调各新材料产业联盟。二是成立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组。通过整合市内外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专家资源,提供政府决策支持,定期开展企业服务,并协助开展全市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招商和产业化项目推进等工作。二、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在对全市新材料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扶持政策,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一是

36、要编制和颁布产业发展指导目录。领导小组要组织专家,制定丽水是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要改造和更新的材料产品和工艺技术,提出要重点鼓励和支持的新材料产品及其工艺技术,协助企业决策,引导企业投资。二是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各类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要向新材料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优先倾斜。要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家、省的新材料相关专项的资金资助。三是要促进对土地的集约和高效利用。对重大新材料产业化项目的用地优先安排。对新增新材料项目的投资强度设置门槛。为重大新材料项目的配套项目预留土地空间。三、构建生态保障体系丽水作为浙江省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新材料产业发展要

37、始终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切实落实节能减排的各湖北师范学院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 学生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本条例依照湖师学201036号文件湖北师范学院学生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实施办法(试行)、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而成。第二条 奖学金包括新生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特殊贡献奖学金、社会活动奖学金。第三条 荣誉称号包括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十佳大学生。第四条 下面各章中,同一事由的加减分,按最高分计,不可叠加或叠减,加减分抵消后计入总成绩。第五条 学生干部、各社团或组织负责人,广播台工作人员从事其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不另加分;作为参与者而非组织者参加的活动应按

38、本条例加分。第六条 受到院级以上行政或党团通报批评或警告以上处分(以校文件为准,不包括院级),保留综合测评成绩,但在当年内不列入评选奖学金、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之列。第七条 学年内有一门及以上科目补考、重修者(包括劳动课),缓考达三门及以上者,保留综合测评成绩,如当年有获得奖学金资格,取消其评定资格。第八条 本条例适用于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所有在籍学生,按规定严格执行。未尽事宜,由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解释。第二章 新生奖学金第九条 新生奖学金是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高分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而设立的专项奖学金。第十条 新生奖学金根据新生高考志愿、成绩评定,由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提出评选条件和奖励额度,经学

39、校奖学金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实施。第十一条 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在新生报到结束后,根据评选标准提供新生奖学金获奖名单,报相关校领导审批,由学校发文表彰,并在新生开学典礼时从校长基金中给予奖励支付。第十二条 获奖的新生经复查不合格而保留入学资格或取消入学资格的,所获得的新生奖学金必须全额退回。 第三章 学习优秀奖学金第十三条 学习优秀奖学金是为鼓励学习勤奋、态度端正、目的明确、成绩优秀的学生。第十四条 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2、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3、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表现突出; 4、热爱所学专业,学习

40、目的明确,学习勤奋刻苦,治学态度严谨,遵守课堂纪律,各科成绩优秀; 5、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体育锻炼及文娱活动。 第十五条 参评对象:本奖学金适用于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全日制在校的本专科非毕业班的学生,毕业班学生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对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进行奖励。第十六条 学习优秀奖学金设三个等级,评定比例及奖励金额:1、一等奖学金:不超过班级总学生人数的3,奖励金额为800元/人/学年;2、二等奖学金:不超过班级总学生人数的8,奖励金额为400元/人/学年;3、三等奖学金:不超过班级总学生人数的10,奖励金额为200元/人/学年。第十七条 学习优秀总分包括课程加权平均分和二级指标分,

41、满分100分。即学习优秀总分=课程加权平均分80%+二级指标分(本科前三年、专科前两年)。第十八条 课程加权平均分=(课程成绩该课程学分)课程学分,由教学秘书、班主任和学习委员一起审核计算。课程包括本专业应考的所有专业课、公共课;不及格课程按实际分数计;考查课程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分别折算为90、80、70、60、50分纳入测评。若有重修课程,按重修实际分数纳入参加考试学年度进行测评;若有缓考课程,按缓考分数纳入缓考学年度进行测评;考试作弊课程以0分计。第十九条 二级指标分最高分为20分,最低分为0分,由班主任和班测评小组从下列几个方面评定(除特别注明外,同一事由不重复加分):1、学

42、科竞赛10分。(1)当学年内参与校级、市级、省级、全国各类学术、科研、文学、艺术、新闻等竞赛性质活动者(如湖北省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英语竞赛、数学竞赛、科研成果奖、网页、课件制作大赛、“挑战杯”等),每项分别加0.1分,0.2分,0.3分,0.4分;获一、二、三,优秀等奖者,校级分别另加1.2分,1.0分,0.8分,0.4分;市级分别另加1.4分,1.2分,1.0分0.6分;省级分别另加1.6分,1.4分,1.2分,0.8分;国家级分别另加1.8分,1.6分,1.4分,1分。(同一作品重复获奖者取最高分)(2)参加班、院举办的读报、征文、辩论赛、演讲赛、书法赛及智育活动者每次分别加0.0

43、5分、0.08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者院级分别另加0.4分、0.3分、0.2分、0.1分,班级另加0.3分、0.2分、0.1分、0.05分。在辩论赛总决赛、非总决赛中获得最佳辩手的分别另加0.1分。(非一、二、三等奖均视为优秀奖)2、创新能力5分。(1)当学年内个人在市、省、全国的正式刊物(不包括增刊和论文集)上发表和宣读科研论文的,每篇分别加0.6分、0.8分、1分。如果是与人合作,按顺序比例分别计为8:2,7:2:1,6:2:1:1。(2)当学年内凡在班、院、校、市、省、全国的刊物上发表文学、新闻等文章的(不包括增刊和论文集),分别加0.05分、0.1分、0.2分、0.3分、0.4分、0

44、.5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另加0.1分、0.07分、0.05分、0.02分(院级以上)。3、职业技能5分。(1)专业拓展。评价学生攻读第二学位、辅修专业及考研情况。根据第二学位和辅修专业课程数目,每门加0.5分,最高分为1分。(2)语言技能。普通话考试合格者(二级乙等)加0.2分,合格以上者按等级递加0.1分。此项加分不累加,可按最高分在不同的学年重复统计。专科生参加国家英语三级考试或本科生参加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报考通过者加0.4分,专科生参加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或本科生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考通过者加0.6分,专科生参加英语六级考试通过者加1分,此项加分不累加(一学年内四六级同时通过者可以累

45、加),四、六级均过者取六级分数。(3)计算机技能。通过全国或省级一级者加0.2分,良好者加0.3分,优秀者0.4分;二级加0.5分,良好者加0.6分,优秀者0.7分;二级以上者加0.8分,优秀者1分。此项加分不累加,可按最高分在不同的学年重复统计。最高分为1分。(4)职业技能。参加与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如SCJP、ARM、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驾驶员资格证等,参加考试者加0.1分,通过考试者另加0.3分,最高分为2分,不同的资格证可以累加。此项加分可在不同的学年重复统计。第二十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参加奖学金的评定:1、因考试舞弊或其他违反学术道德行为受到处分者;2、一学期缺勤、旷课累计15学时以上者。3


注意事项

本文(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教育咨询)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