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于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群建设模式研究文章.docx

  • 资源ID:5677373       资源大小:131.1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于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群建设模式研究文章.docx

1、基于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群建设模式研究摘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进入“全面提升质量和加强内涵建设”的阶段,专业群建设不仅是加强内涵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服务区域经济、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客观要求。文章从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的角度出发,针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方向脱节、专业设置结构不尽合理、就业质量不高和服务区域产业群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以系统理论为基本指导,探讨高职院校通过专业群建设提高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模式。关键词: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能力;专业群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1-005

2、6-05一、问题的提出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高职院校专业群服务社会的主要手段和资源是专业人才和以人才为载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显然,人才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抓手1。李晓阳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体制及其机制、内容及其载体、途径以及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构建了以动力系统、孵化系统、反馈系统等三系统为基本理念和要件的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2。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必然迫切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与之相适应,特别是复合型、综合型技能专

3、业人才。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了湖南省构建与制造产业结构相协调的现代职业教育基本体系的框架和总体布局,实施湖南省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就是其重点之一。于国庆认为,专业群内涵建设应该理解为包含专业群教学资源、师资配备体系、实训教学体系在内的组织系统,不是简单的专业群等同于多个专业教学目录、课程设置的教学资源集合3。如何有效整合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已经逐渐成为近年来专业群建设众多热点问题的讨论核心和研究焦点4。不难发现,在高等学校专业群建设方面,国内专家学者重点关注于专业群的学校内部建设,包括学校专业群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实习体系以及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虽然大部分专家学

4、者都非常强调高等学校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群、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但对于专业群如何对接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如何对接地方特色产业的方法论研究并不多。笔者认为,在专业群内部建设方面主要着重于技术技能积累,练好内功才能谈得上社会服务能力,而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的关键就在于对接地方产业、服务经济发展。二、核心概念界定(一)技术技能积累“技术技能积累”一词来源于技术积累,技术积累研究发轫于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发端于阿特金森(Atkinson)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于1969年提出的“干中学”观点,后来发展为“操作中学习、变革中学习、绩效反馈中学习、工作中学习、探索中学习”等系列观点 5-6。

5、20世纪90年代,“技术技能积累”的含义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和创新实践中所获得的技术知识和能力的递进”7。2014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在职业教育实践领域,校企合作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了探索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主要手段和路径,而国家关注的重要时间节点主要还是集中在技术技能积累的动力、激励、评价、反馈等环节8。技术技能知识侧重显性的积累,具体表现为技术科研成果、技术发明专利、实验成果和数据、设计方案、生产设备等;而技术技能能力侧重以项目负责人为主要载体的技术能力,如产品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开发能力、设备的操作与管理

6、以及维护的能力、管理实践能力等,侧重隐性的积累。(二)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2018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从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毕业生就业去向、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非学历培训到款额、公益性培训服务等11项指标评价高职院校服务贡献能力。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主要是体现为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服务行业和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服务应用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的能力9。这与专业群建设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一种手段。(三)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技术技能积累

7、与社会服务能力相辅相成,技术技能积累越多,社会服务能力越强,反之亦然。周哲民、王晓阳的研究认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反哺我国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提升其为社会服务的能力10。(四)专业群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综合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与对象相同、技术应用领域相近或专业与学科交叉技术基础相近的专业及相关学科交叉专业组成的一个专业群集合。按照普通高职院校学科专业群的结构与高校企业未来成长发展战略的结构相对应关系,高职院校学科专业群的结构可以划分为基于某种专业产品链的学科一体化专业群与功能多样化的专业群。与我国普通高校的一体化学科群结构相比,高职

8、院校的学科专业群结构更强调学科交叉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就业岗位群的专业适应性、职业群的迁移性、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性;而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群结构更强调基于大学科交叉平台产生的专业创新性、基于大学科交叉平台的专业通识性11-12。三、基于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的专业群建设模式构建(一)系统论与资源整合理论角度的专业群技术技能积累分析1.系统论、资源整合与技术技能积累系统是指一种由相互存在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社会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并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发生联系、相互发挥作用的统一整体。专业群是高职院校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社会向高职院校这个系统投入了资金、政策以及人力等社会资源,学校把这些社会

9、资源转换成了校舍、图书资料和学校师资等,并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社会资源的整合和有效转化,形成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品行、能力等专业技术技能积累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最终将其输出给社会这个大的系统13。专业群教学资源整合是高职院校内部建设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又由教师资源整合系统、课程资源整合系统、实习实训基地资源整合系统构成,而这三个系统同时又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其服务社会的核心力量源泉。从外部看,以专业群服务于地方实体经济、对接地方创新产业群为初心的专业群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则需要充分考虑专业群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创新生态系统的对接和协同发展。也就是说,在整个专业群的协同发展中,还

10、要特别注意其专业群的外部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另外,专业群内部系统的输出还有路径、方法、对象等问题。这就集中体现为其专业群的社会地位和服务创新能力的强弱和高低。从外部角度来看,就是专业群要深入探讨一个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和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专业群要寻找其相互聯系的节点和纽带。2.专业群建设活动分析就学校内部专业建设而言,专业群建设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主要是建设和形成整个专业群的优势。目前,专业群优势的建设和形成有两种主要的路径:一种是与传统的产业经济集群类似,通过与企业共享其课程资源、教师培训资源、实验实训资源等降低其办学成本;另一种路径是通过建设和发展一个具有较强支撑和带动作用的综合

11、性核心专业,当它快速增长或实现了创新的同时,诱导其他相近或相同专业的能力增长。同时,在推进核心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改变其激励方式,改善其创新条件,探索一种全新的专业办学发展理念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就外部专业建设而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和输出具有更高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的人才,有效对接行业和企业,支持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认可度,提升其办学效益,增强核心专业的竞争力,打造专业办学品牌。(二)基于技术技能积累的专业群内部建设模式构建1.专业群内部建设核心要素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同质化、求大求全、千校一面的现象普遍,专业对接产业、对接岗位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专

12、业数量增加,造成师资、设备等资源短缺,有限的资源并未用在刀刃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专业体系采用集群式发展,既是对接产业集群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功能体系建设水平的有效措施14。因此,一所优秀的高职院校需要面向的是产业结构,产业属于技术或公共服务领域,原有的是专业技术基础决定了其各个核心专业的种类和选择以及核心专业群的数量和组合15。高职院校在确定一个专业群的定位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专业群服务于什么样的产业,这个产业链上应该具有哪些专业技术,面向哪些岗位,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发展方向是什么。其次,需要考虑到一个学校自身现有专业技术基础和学校现有专业技术技

13、能积累情况是否能够很好地对接整个产业链。产业链结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服务于这个产业链的各个核心专业群实际上是其一个子系统,而专业群的各个核心专业则实际上是更小的一个子系统。现代专业技术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系统的专业技术结构对系统专业功能的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专业群功能体系建设是学校形成专业群的一个重要基础。2.专业群内部建设支撑要素集群式的专业结构形成后,围绕推进专业群内部机制建设的目标整合专业群现有的资源,包括专业群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特别重要的是探讨建立符合现代专业群科学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符合专业群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加快变革专业群

14、人才培养制度和课程体系,开发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基础能力课程、专业技术核心能力课程等资源共享平台,重构校内外、群内外共建共享各类教育资源的专业群体制和机制。因此,建立发挥综合性专业群资源整体优势的有效机制,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和“机制变革”。这也是对专业群内部建设的重要支持和关键要素。(三)基于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群外部环境建设探究1.专业群外部建设主体利益诉求专业群是一个系统,其外部的政府、行业、企业又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各个系统之间的有效协同推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专业群而言,最理想的状态是专业群内部系统有序运行,外部能与政府、行业、企业各个系统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有效交换,与外部各

15、个系统保持平衡,并能努力创造条件使外部各个系统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是一种典型的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治理的教育机构。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多元利益相关者群体是指任何可以直接影响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或受其教育理念和活动直接影响的任何个人或社会利益群体,包括教职工、学生、政府、社会公益组织等个人或社会利益群体。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以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种需求既符合高职教育类院校对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主要职能的共同发展需求,也充分符合人们对于高职院校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等方面的认识和要求16。高职教育具有开放和跨界合作的天然基因,在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能有效吸收行

16、业企业的技术外溢,促进自身技术技能积累,这种需求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技术更新节奏加快,而每一次的技术更新都要求高职院校无论是师资、实训设备还是课程体系等各种资源都随之变革,以满足市场对具有新知识、新技能的人才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跟上甚至赶超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速度。而高职院校在我国资金投入有限,实训基地和设备等资源更新成本高,科研能力又无法与普通院校相比,那么,主动融入市场、获取技术外溢,对高职院校而言是较好的选择。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机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企业的利益诉求很明确,就是获得与其人力资源需求相符的人才。而人才是高职院校技术

17、技能积累的主要载体之一,这种载体可以通过劳动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产出,创造价值。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教师作为技术技能积累的又一重要载体,通过项目合作,无论是横向技术服务、纵向科研服务、非学历培训、公益性培训服务、技术交易,还是其他形式的合作,其本质都是一种技术技能积累的输出。企业合作的目的在于获得这种输出后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价值。同理,产业群在与专业群的对接中利益诉求也是获得技术技能积累,降低人力成本,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政府作为一只有形的手调控市场,推进各子系统协同发展,推进各项事业协同发展。2.专业群外部建设对接方式探究从长期看,最常见的对接方式就是以订单班、合作班为代表的校企合作。在具

18、体操作上,把工厂搬入课堂或者把课堂搬到工厂都是不错的选择,二者都可以减少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的投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短期看,主要是针对具体工作任务而开展的合作。例如以项目为代表的新产品研发,以具体业务为代表的短期实训,以人才选拔为代表的技能竞赛,以技术交流为代表的研討会等等。四、政策建议(一)开展充分的调研论证,完善专业群顶层设计专业群在建设之初,在明确专业群对接的产业群之后,一定要开展充分的调研、讨论和论证,为专业群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由于市场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企业的经营决策、技术水平、服务模式等也在跟着变化。专业群在顶层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种变化。一方面是预测和赶超可能的行

19、业企业技术变更,另一方面要为顶层设计方案留有余地,保证足够的弹性,以便应对这种变化。同时,专业群建设作为学校的一个子系统,学校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又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各个系统共属于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有序运转,关系着各个子系统的发展,各个子系统通过物质、信息、政策、资金、技术等交换,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最终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不断优化。在专业群顶层设计过程中,要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共建共享资源,建立長效合作机制,有效推进彼此利益最大化。(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专业群内部建设水平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行政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其优势,也有弊端。在行政化

20、管理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分工不明确,交流主要依靠会议,导致效率不高。首先是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重复的会议,去行政化,减少办事流程,加快工作进程,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其次是资本运动效率。资本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实现升值。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资本表现为教学楼、宿舍、办公设备、教学平台等,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盘活这些资本,提高利用效率。特别是对于资金的管理,要坚持专款专用,建立预算体系,及时报销,及时结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那些具有孕育、繁衍、再生、增值等综合利用功能的高等教育资源,可以按照科学规律运作,有效促进其资源的多样化和增值。以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为代表,通过高等教育网络课

21、堂的建设和开发,进行市场化运作,可以有效促进其增值。(三)引进和培育优秀教师,培养高水平学生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人是所有资源中至关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完成技术技能积累的载体也只能是人,人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所以,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名师参与专业群建设。聘用退休的知名教师、企业的知名大师、行业的行家里手参与到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来。其次是培养。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为了促进教师扎根学校,减少人才流失,学院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要有明确的导引,对教师技术技能积累要有较好的平台和规划,提供及时又有吸引力的资金支持,合理降低教师行政工作量,为教师技术技能积累提供时间上的保障和安排。采

22、取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技术开发与应用团队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间的知识互补和知识能力共享等。对于专业群外部系统而言,学校最主要的输出就是学生。学生作为技术技能积累的又一重要载体,直接体现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专业群建设要想打造品牌,最重要的是所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首先要提高生源质量。随着高中分流,学校生源不断扩大,为学校提高生源质量提供了基础。其次,精心培育高水平学生,勇于夺取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的奖牌。通过“名生”示范引领,带动一批,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群建设的初衷就是对接产业群,培养岗位迁移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专业群资源整合的一切要素的吸收、整理、

23、加工、重组,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参考文献:1郭江平,谢晓轲.高职院校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2):55.2李晓阳.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建设概要J.职教论坛,2017(15):9-11.3于国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析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09(5):19-20.4赵凤琴.高职院校专业群教学资源整合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510周哲民,王晓阳.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与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7(10):8-12.6WANG L. A positive study of the i

24、mpact of 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Publishing,2001.7傅家骥,施培公.技术积累与企业技术创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11):70-74.8王秦,李慧凤,嗷静海.基于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10-18.9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66-170.11熊仕涛,赵明安.加强专业群建设 培育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以船舶类专业群建设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4.12熊仕涛,赵明安.以船为伴产学合作共建船舶类专业群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4.13张洪春,孙健.基于发展力的高职院校资源整合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26-30.14周桂瑾.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29):24-27.15顾京.基于产业结构的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17):16-17.16黄浩岚.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3(21):5-8.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群建设模式研究文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