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重大项目 Major Projects .pdf

  • 资源ID:832994       资源大小:1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注册后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大项目 Major Projects .pdf

1、 园林工程项目规范 (征求意见稿) 1 目次 1 总则 . 1 2 基本规定. 2 3 园林工程要素 . 6 3.1 地形土壤 . 6 3.2 园路与场地 . 6 3.3 种植 . 7 3.4 建(构)筑物 . 9 3.5 配套设施 . 9 4 综合公园. 29 5 社区公园与游园 . 30 6 植物园 . 31 7 动物园 . 33 8 郊野型公园 . 35 9 道路绿化. 36 10 绿道 . 37 11 防护绿地 . 39 12 生态保育与修复 . 41 附:起草说明 . 42 1 1总则 1.0.1 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城市生态和公共安全,增强城市可持续 发展能力,保证园林工程

2、建设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游憩活动的需要,节约资源, 强化政府监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 新建、 扩建和改建的园林工程设计、 建设和运维管理, 必须遵守本规范。 1.0.3 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等各类绿地、广场用地及其 他城市绿色空间实施的建设工程统称为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包括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与游园、植物园、动物园、其他专类公园、郊野型公园、广场、防护绿 地、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化、道路绿化、立体绿化、绿道、生态保育与修复等。 1.0.4 园林工程的设计、建设、运维管理应遵循维护城市生态系统,满足公众 使用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 1.0.

3、5 园林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满足安 全生产、职业卫生健康安全、消防安全和安全保卫的要求。 1.0.6 本规范是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运维管理等过程技术和管理的基 本要求; 当园林工程项目采用的技术措施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或本规范无相关 要求时,必须采取合规性判定。 1.0.7 本规范的内容不适用于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条件下对园林工程的要 求。 1.0.8 园林工程的设计、建设、运维管理,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尙应遵守国家 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2 2基本规定 2.0.1 城市绿地系统应科学规划,应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文化资源,并应与自 然山体、河湖水系、农田林网

4、、交通和公用设施廊道等结合布局。 2.0.2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应协调公园绿地、广场、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区域 绿地等绿地和广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并应符合下列原则: 1 应尊重城市地理地貌特征,与市域绿色生态空间有机贯通; 2 应因地制宜,保护和展现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资源; 3 应与城市规模、布局结构和景观风貌特征相适应。 2.0.3 园林工程应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 地、区域绿地等各类绿地和广场用地的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园绿地应为公众提供安全、舒适的游憩空间,并应兼具生态、美化等功 能; 2 广场应以游憩、纪念和避险等为主要功能; 3 防护绿地应以卫

5、生、隔离、安全或生态防护为主要功能; 4 附属绿地应满足和提高其服务主体的生态、景观、游憩等功能; 5 区域绿地应承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 样性等功能; 6 绿道应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并应具有保护自然资源和人 文价值,实现游憩、休闲、健身等功能。 2.0.4 公园绿地应具有一定规模,应遵循分级配置、均衡布局,突出特色的原 则构建公园体系,实施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及各类专类公园工程,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新建城区应均衡布局公园,老旧城区应结合城市更新增加公园面积和数量, 优化布局,服务半径覆盖率应大于80%; 2 应按服务半径分级配置综合公园、

6、社区公园、游园; 3 应合理配置儿童公园、植物园、体育健身公园等多种类型的专类公园; 4 公园分级控制指标应与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相匹配,并应符合表 3 2.0.4 的规定。 表2.0.4公园分级规划控制指标(m/人)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90.0 90.0 人均综合公园 3.0 4.0 人均社区公园 3.0 3.0 2.0.5 公园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址不应存在安全、污染隐患; 2 应方便市民日常游憩使用; 3 应至少设置一个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4 应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山水环境、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城市生态修复区域; 5 应充分结合城市通风、防风功能; 6 利用山地建设的公园

7、应包括必要的用于休闲活动的平坦区域; 7 历史名园和遗址公园应遵循相关保护规划要求,公园范围应包括保护设施 及保护区域、必要的展示和游憩空间; 8儿童公园应选址在地势较平坦、安静、避开污染源、与居住区交通联系便 捷的区域,并应配备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 2.0.6 广场应根据游人规模确定活动场地面积,不应设置与游憩、服务及广场 管理无关的建筑。广场用地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有利于展现城市的景观风貌和文化特色; 2 应至少与一条城市道路相邻; 3 与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相邻的广场应设置交通隔离设施。 2.0.7 防护绿地应根据防护对象、气候条件、影响范围等因素设置,应具有一 定规模和宽

8、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粪便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净水厂、污水处理厂、殡葬设施等市政设施周 围应设置防护绿地; 2 生产、存储、经营易燃、易爆品的工厂、仓库、市场,产生烟、雾、粉尘 及有害气体等工业企业周围应设置防护绿地; 4 3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及高速公路、快速路、铁路旁应设置防护绿地; 4 城市山体周边、边坡陡坡、宕口修复地等应设置防护绿地。 2.0.8 附属绿地应结合所属建设用地类型和使用功能确定绿地布局, 实施游园、 居住区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立体绿化、绿道等工程。 2.0.9 区域绿地应保护原有地貌、水系,实施郊野型公园、防护绿地、绿道、 生态保育与修复等工程,并应符合

9、下列规定: 1 应保护河湖、湿地、滞洪或泛洪区及行洪通道不被填埋或侵占; 2 应保护区域内原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3 应保护区域内文化资源。 2.0.10 公园绿化用地比例应大于陆地面积的65% ,广场绿化用地比例应大于陆 地面积的35%。 2.0.11 公园内总建筑面积不应超过建筑占地面积的1.5倍。 2.0.12 公园应以城市综合防灾要求、公园的安全条件和资源价值保护要求为依 据,确定其应急避险功能定位、场地规模和位置。 2.0.13 公园应按其性质与规模设置游憩设施、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公园基本设施包括休息座椅、活动场地、避雨棚、标识系统、垃圾箱、照 明灯具、厕

10、所、安保监控,小型公园设施应与周边已有的市政设施综合考虑、集 约设置; 2 10 hm 2 以上的公园还应设置停车场、 管理办公、 广播、 雨水控制利用设施; 3 20hm 2 以上的公园还应设置信息服务、垃圾中转站; 4 50hm 2 以上的公园还应设置医疗救助设施、绿色垃圾处理设施。 2.0.14 公园应设置标志标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包括主要出入口、厕所位置信息的导向标志; 2 具有应急避险功能的公园应设置应急避险场地和设施的导向标志; 3 主要景点、服务中心和各类公共设施周边,应设置位置标识、无障碍标识 和应急处理标识; 4 应设置必要的警示、提示标志及安全警示线等。 5

11、2.0.15 园林工程项目应保护基址内具有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和历史遗迹遗 存,保护古树名木及其后备资源。 2.0.16 园林绿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应原地保留。 2.0.17 承担蓄滞洪功能并与水体相邻用地开展的园林工程,不应在行洪通道内 建设妨碍行洪的建(构)筑物和设施,不应影响河势稳定。 6 3 园林工程要素 3.1 地形土壤 3.1.1 园林工程应因地制宜梳山理水,应充分结合现状基址竖向塑造地形。 3.1.2 地形的高程设置应利于雨水就地消纳和相邻用地排水,应与相邻用地标 高相协调。 3.1.3 地形改造应保持水土稳定,土山堆置应做承载力计算,高度应与堆置范 围相适应。土山应按照自然安息

12、角设置自然坡度,当坡度超过土壤的自然安息角 时,应采取护坡、挡墙、固土或防冲刷措施。 3.1.4 人工堆叠假山应符合抗风、抗震强度要求,应以安全为前提进行总体造 型和结构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应达到当地抗震设防等级要求; 2 临路的岩石、山洞洞顶和洞壁的岩面应圆润,不得带锐角; 3 允许人进出的山洞,应有采光、通风、排水措施,并确保通行安全。 3.1.5 公园应保护区域自然肌理,满足雨水自然下渗;不应进行大范围地下开 发。 3.1.6 无防护设施的园桥、 汀步及临水平台附近2.0m范围以内常水位水深应小 于0.7m。 3.1.7 地形改造填挖土方应避让基地内的古树名木,并应留足树冠

13、投影外 3m 以上的保护范围, 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且不应随意更改树木根茎处的地形标高。 3.1.8 原址土壤和地形填充土不应含有对环境、人和动植物安全有害的污染物 或放射性物质。 3.2 园路与场地 3.2.1 园路、场地规模应符合使用需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园路应具有引导游览和方便游人集散的功能; 7 2 售票公园门区集散场地面积下限指标应以游人容量为依据,应按 500/ 万人计算; 3 通行养护管理机械或消防车的园路宽度应与机具、车辆相适应; 4 通行机动车园路最小平曲线半径应大于12m。 3.2.2 承担游憩功能的园林绿地应满足各类人群游憩需求,主出入口、主要园 路、主要游览和

14、服务建筑应满足无障碍要求,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 3.2.3 不应在有地质灾害和山体稳定性隐患的自然岩壁、陡峭边坡附近设置园 路、游憩场地。 3.2.4 园路横坡应小于4.0%,积雪或冰冻地区园路、透水路面横坡应小于2%; 纵、横坡坡度不应同时为零。 3.2.5 硬质铺装场地应有利于组织场地排水,地表排水坡度不得低于0.3%。 3.2.6 园路场地应优先采用透水、透气型铺装材料及可再生材料。透水铺装除 满足荷载、透水、防滑等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土壤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2 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

15、小于600mm,并应 设置排水层; 3 湿陷性黄土与冰冻地区的铺装材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3 种植 3.3.1 植物种植应尊重自然环境,适地适树;应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和引种驯化 后在当地适生的植物,并应结合场地环境,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 3.3.2 儿童活动场内应种植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灌木或乔木,并应采 用通透式种植,严禁配置有毒、有刺等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植物。 3.3.3 防护绿地的植物配置应选择具有抗污染能力的树种。 3.3.4 严禁使用带有严重病虫害的植物材料。非检疫对象的病虫害危害程度或 危害痕迹不得超过树体的510;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生物防治、生 物农药

16、及高效低毒农药,不得污染水源,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水生植物不 8 应使用农药。 3.3.5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3.3.5的规定。 表3.3.5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 线路电压(kV) 1 110 35110 220 330 500 750 1000 最小垂直距离(m) 1.0 1.5 3.0 3.5 4.5 7.0 8.5 16 3.3.6 植物种植不应影响建筑的采光、通风、日照等基本条件,植物生长过程 不应影响建筑结构;植物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3.3.6的规定。 表3.3.6植物与建筑、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 设施名称 至乔木中心距离

17、(m) 至灌木中心距离(m) 低于 2m 的围墙 1.0 - 挡土墙 1.0 - 路灯杆柱 2.0 - 电力、电信杆柱 1.5 - 消防龙头 1.5 2.0 测量水准点 2.0 2.0 排水明沟 1.00 0.50 3.3.7 除有设施空间绿化等特殊隔离地带,植物栽植土壤有效土层下不得有不 透水层。 3.3.8 地下空间顶面绿化栽植基层应有良好的防水排灌系统,覆土应保障灌木 自然生长,栽植乔木的覆土不得小于1.5m。 3.3.9 建(构)筑屋顶种植树木定植点与屋顶防护围栏的安全距离应大于树高, 高于2m的树木应采用防风固定措施。 3.3.10 土壤有害重金属含量和植物病虫害不得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18、,并应符合下 9 列规定: 1 植物栽植前应进行土壤检测,包括土壤有害重金属检测和植物病虫害检测; 2 土壤质量不良时,应更换栽植土或进行土壤改良。 3.3.11 园林工程栽植土和肥料不得污染水源。 3.4 建(构)筑物 3.4.1 园林建(构)筑具有休憩、景观、服务和管理等单一或复合功能,并应 满足使用安全。 3.4.2 厕所和休息座椅的规模、数量应以确定的游人容量为依据,并应符合以 下规定: 1面积大于或等于10hm 2 的公园, 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厕位, 小于10hm 2 者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50m,厕所应设无障碍厕位; 2 休息座椅的容纳量应按游人容量

19、的20%30%设置; 休息座椅旁应设置轮椅 停留位置,其数量不小于休息座椅的10%; 3 儿童游憩区或其附近应设儿童专用厕所或厕位。 3.4.3 种植藤本的花架及廊结构应满足植物远期生长的荷载要求;藤本植物网 架网孔应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 3.4.4 通游船的桥梁,其桥底与常水位之间的净空高度应大于1.50m。 3襬譬暖0屝O瑎婗葙虶癎婎塢鉶豣虎獧蒕屝麄虛鹎譛偳饤虑猰蹑傑顎屝葏遒婎貉偳魣鶋湏葠屝e湎犏屝捾霰溋湦虸腎祒麄豛葷獧噥葻屝貍棿扑妖葝湎霰斍捑屝璌穴蚃敥厑噥葠鹎豓敔梍冐攰朰媈襙汷襑蕛豓蕹驒葛噥骉氰獑虾譎塎捔敟砀砀琀敎陧汫Q损塢蚀剔璗奞牞谀虓鸰奥瀠杣葎豑腔姿豙浔奎晥啛葏奔晥塎豔奔桒汢襑扛暉恛虎煎坎葛缰0啟虜祙虙顎蒘癸婗晙恛楥卨鸰敥颕葎盿桛扑蒖脰颕虧桎扑蚗静虎剟璗牞妐葞筗淿潔犀抐薖鞍籜淿剔璗牞妐汒襑卜豏貋鹔虥捎靎屝R譎昰氰襑啜鹏恛葎塢塎筗谀虢楥昰恛扎娰暋恛鹧虳麑脰鹑萠楥


注意事项

本文(重大项目 Major Projects .pdf)为本站会员(瓦拉西瓦)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