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余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

  • 资源ID:9056521       资源大小:120.5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余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

1、新余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目录一、总体要求 4(一)发展现状 4(二)机遇与挑战 5(三)指导思想 7(四)基本原则 7(五)发展目标 8二、体系构成及资源配置 11(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成 11(二)机构设置 12(三)床位配置 12(四)人力资源配置 12(五)设备配置 13(六)专科(学科)技术配置 13(七)信息资源配置 14三、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14(一)功能定位 14(二)机构设置 15(三)资源配置 17四、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 18(一)功能定位 18(二)机构设置 20(三)资源配置 20五、建设强有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1 (一)功能定位 21(二)机

2、构设置 21(三)资源配置 22六、打造特色鲜明中医药服务体系 22 (一)功能定位 22 (二)机构设置 22(三)资源配置 23七、优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23(一)功能定位 23(二)机构设置 25 (三)资源配置 27八、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29 (一)加强组织领导 29(二)明确部门职责 29(三)严格规划实施 30新余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全覆盖、功能互补、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有效提升,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水平全面增强,根据中华人民共

3、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江西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新余行动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15所。其中,医院2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9所,卫生院32所,村卫生室908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1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所,妇幼保健院(所、站)3所。全市有三级医院5所、二级医院15所。卫生机构床位7138张,卫生技术人员9655人,分别比2

4、015年增长34.07%、42.47%。执业(助理)医师2811人,注册护士3707人,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5.95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34人、注册护士数3.08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30.48%、10.9%、18.47%。居民健康指标大幅改善,婴儿死亡率2.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69,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623.9045万,其中:医院230.0873万、占36.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0万、占57.70%,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3.8172万、占5.42%。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15.2924万,其中:医院12.4738万、

5、占81.5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474万、占11.4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712万、占7.00%。全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67.21%,其中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4.58%,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0.4天。2020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岁,健康新余建设稳步推进,有效应对处置各类重大传染病等突发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机遇与挑战1.发展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

6、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健康中国。卫生健康在“两个一百年”历史进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历史性的变革,公共卫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采取更多、更实、更有力举措加大公共卫生改革力度,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努力打造新宜吉合作主阵地、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中三角旅游目的地、全国民生城市知名地的战略的实施,为完善我市医疗卫生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2.面临挑战。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压力较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能力有待提升,“重医轻防”状况需要改变。健康优先、预防为主、共建共享的全民

7、健康格局和社会氛围还未有效形成,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新余建设步伐需要加快。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资源短缺矛盾突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不够,扩容与提质压力并存。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使用不够,提供支撑不足。多元化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难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高质量多样化的服务短缺,健康产业与事业发展融合度还不够。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仍不健全。上级与下级医院、公立与民营医院、综合与专科医院(西医与中医)争人才、争患者矛盾仍然存在,医疗卫生人才和患者往上级医院及外地、外省流动的趋势仍未扭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弱化。乡镇卫

8、生院医务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乡村医生老龄化趋势加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未与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子的民营医院举步维艰。有利于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的薪酬制度有待建立,下级医院相对上级医院低位薪酬导致高素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三)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预防为主和风险防范、提高

9、质量和促进均衡、资源下沉和系统协作,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施健康新余建设,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爱我工小美、五年更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生城市”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四)基本原则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强化政府主导、投入保障、管理监督等责任,通过深化医改,强化资源配置,加大建设力度,维护公益性,促进健康公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中的作用,加快形成政府双轮驱动、互保共进的发展格局,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整体规划、公平可及。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预防、治疗、康复与健康促进、中西医并重,通过整体规划优化结构布局。根

10、据人口规模与密度、地理交通条件、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制定不同区域、类型、层级资源配置标准,提高公平性和可及性。守正创新、平急结合。巩固改革发展成果,强化改革创新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等引领支撑作用。着力深化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以项目促发展,补齐短板弱项。着眼复杂严峻形势局面和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立足平战结合,完善设施设备标准,全面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转化能力,提升重大疾病防控救治水平,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韧性。预防为主、中西并重。强化预防为主,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倾斜力度,深入实施健康新余行动,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建立医防协同长效

11、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立中西医相互补充、协同共进机制,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提质扩能、均衡发展。构建发展新格局,注重提高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效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优生优育、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加老年护理供给,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能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满足公共安全形势需要、有力支撑推进健康新余建设的强大公共

12、卫生体系,基本建成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普遍具备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能力,力争县域内人人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市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和专科医疗服务,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质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医格局,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到2035年,全面建立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著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中医药实现振兴发展,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周期健康

13、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身心健康素质达到新水平。新余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主要指标表领域序号主要指标2020年基期值2025年目标值指标性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0.82在2020年基础上逐年増长预期性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100预期性3生物安全二级(P2)实验室数量(个)1预期性应急医疗救治体系4每万人口院前急救车数量(辆)0.210.21预期性5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100预期性6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比例(%)90预期性7每千人口重症床位数(张)0.

14、130.20预期性医疗资源8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5.957.5预期性9每千人口康复病床数(张)0.410.5预期性10每千人口精神科床位数0.250.78预期性11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343.0预期性1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083.8预期性13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0.360.40预期性14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2.293.2约束性15医护比1:1.321:1.35预期性16床人(卫生人员)比1:1.081:1.2预期性中医药服务17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人)0.300.50预期性18每千人口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0.75预期性19设置治未

15、病科的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比例(%)50100预期性20设置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比例(%)100100预期性重点人群健康服务21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个)1.234.5预期性22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20%60%预期性备注:指标中“每千人口”定义为“每千常住人口”,“”栏为当前未统计或无法提供相应年份数据。二、体系构成及资源配置(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成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健康照护以及新型服务机构等组成,包含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五大体系,是以非营利

16、性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覆盖城乡、功能互补、连续协同的服务体系。能面向全人群,提供疾病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健康促进等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服务,是全面推进健康新余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物质基础和设施保障。(二)机构设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应符合区域卫生健康规划,市级设置三级医院,县(区)级设置二级医院,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重大疫情处置能力。推动各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同质化发展。合理规划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鼓励社会力量在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17、。(三)床位配置床位数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基础指标。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与核定床位数应当基本保持一致。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根据医疗服务需求,适当增加医疗机构床位规模,积极盘活床位存量,提高床位利用率。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在7.50张,每千人口康复病床0.20张,每千人口精神科床位数0.78张,每千人口中医类医院床位数0.97张。(四)人力资源配置适应疾病谱变化、增加床位资源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适当提高医生配置标准,大幅度提高护士配置水平。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93人、3.8人,医护比达到1:1.08;全市每

18、千人口药师(士)数达到0.40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20人,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1.06人。各地根据实际合配置并适当调整卫生人力资源规模。原则上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配合教育部门按规定为中小学配备校医.(五)设备配置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备规划和准入管理,实行总量控制,严格规范准入条件。公立医疗机构配备大型医用设备以政府投入为主,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19、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需要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在符合区域规划条件下优先核发配置许可证。(六)专科(学科)技术配置以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加强对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到2025年,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筛选确定3个医学领先学科。发挥新余市三甲医院和其他医院的区位和专业优势,建设全省一流的智慧急诊,融入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等各中心功能。(七)信息资源配置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将信息化作为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

20、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远程医疗。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基本实现行业内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三、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一)功能定位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承担重大疾病监测预警、检验检测、调查处置、综合干预等任务,是重大疾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2.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以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为哨点,以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监测预警协同机制,实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

21、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巩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平急结合”长效机制。3.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主要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以及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承担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患者转运和集中救治任务,着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4.中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以省市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等为主体,实施防控、救治、康复有效衔接,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二)机构设置推进新余市疾控中心、紧急救援中心

22、、中心血站建设,规划建设新型传染病救治中心(扩建新余市传染病医院)。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行政区划实行分级设置,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在本辖区内要设立1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等非独立建制区,应设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本职能包括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的监测预警、疫情报告、检验检测、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人群健康状况监测与调查、综合干预与评价、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技术管理等,其中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和基层技术指导是核心职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设置待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后,其规划再适时调整。2.院前医疗急

23、救机构。构建市、县两级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市级和有条件的县(区)设置急救中心(站),条件尚不具备的县市依托区域内综合水平较高的医疗机构设置县级急救中心(站)。城市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农村地区服务半径一般为10-20公里。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按医院床位的2%-3%设置急诊科观察床。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贯通,市级急救中心建立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实现急救呼叫统一受理,车辆人员统一调度。3.传染病医疗救治机构。完善市、县、乡三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全面提高应对传染病疫情的医疗救治能力,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并在相对独立的区域规范设置发

24、热门诊和留观室。市级。市级建设传染病医院,提升传染病防治和弹性扩容能力。县级。依托县域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规划布局建设相对独立的感染楼或感染性疾病病区,强化常规筛查,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病人留观和住院治疗等功能,提高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基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标准化的发热哨点诊室,设置可转化的应急物理隔离区和隔离病房(观察室),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防护物资并做好储备,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具备重大疾病监测、筛查、隔离观察、转诊和随访管理能力。4.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对接省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建设的要求,依托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市级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提高应对交通

25、事故、洪涝灾害、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在本市和县(区)规划布局紧急医学救援站点,组建市级突发事件防控队伍,本市组建快速反应小分队,县(区)建立一支基层综合应急分队,引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应急医疗队,开展培训演练,有效提升现场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伤员接收救治能力。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独特作用,规划布局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三)资源配置1.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优化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能设置,按照“市级优、县级实”的原则配置资源。市级。重点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升级,推进新余市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二级(P2

26、)实验室建设,统筹优化区域实验室资源,依托新余市疾控中心布局区域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发挥检验检测资源辐射作用。县级。推进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预防控制能力建设,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具备2小时完成现场检验检测、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的设备配置。基层。依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乡镇、街道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职责。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预防保健科室,并至少配置1名公共卫生医师。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2.传染病医疗

27、救治机构市级。参照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16131号),加强市传染病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改造升级。针对性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在疫情发生时,具备快速转换救治床位的能力,设置病床100-200张。县级。县域内依托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综合医院,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在疫情发生时,具备快速转换救治床位的能力,县(区)原则上设置方舱医院,床位适应救治需求。四、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一)功能定位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医院主要提供疾病诊治,特别是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突发事件医疗处置和救援,以及健康教育等医疗卫生服务,并开展医学教育、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医学科学研究,

28、以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等工作。1.打造高水平公立医院依托现有优质医疗资源,对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力争在新余设置分中心,有效承接上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临床重点专科群,集中攻关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实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整体提高全市医疗水平,减少大病、疑难重症外出就医。 2.健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市级医院。主要向全市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本区域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根据需要对病情稳定、已过急性期患者及时向下级基层医院进行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科研等任务,以及相应公共卫生和较大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县级医院。主要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

29、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一般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慢性病医院。支持康复医院、康养院、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部分二级医院和民营医院转型为慢性病医疗机构,扩大康复、护理等接续性服务的供给。社会办医。规范并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同质化水平。促进诊所发展,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试行备案制管理。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3.创新发展医疗服务模式城市医疗集团。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含社会办医院、中医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

30、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县域医共体。积极发展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完善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专科联盟。积极推动专科联盟建设,在区域内或者跨区域,根据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1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区域内若干特色专科中心。互联网医院。支持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

31、,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的有效沟通。鼓励省内符合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二)机构设置1.市级医院。在现有医院基础上,规划期内推进市中医院新院建设,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院二期项目建设,适时启动市传染病医院扩建项目建设。2.县级医院。高新区、渝水区、仙女湖区在区域内,依据常住人口数,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综合医院、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1个县办妇幼保健院。3.护理、康复医疗机构。鼓励部分一级、二级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延伸开展养老服务。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和康复医学科。(三)资源配置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立医院床位

32、规模,重在提高床位质量和使用率,控制急性治疗床位的过快增长。县(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床医比、床护比、床人(卫生人员)比等指标研究确定本地区医疗卫生床位总量。公立综合医院床位使用率低于75%、平均住院日高于9天,原则上不再增加床位。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存量资源进行优化调整。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以按照每千常住人口0.97张配置。五、建设强有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功能定位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和诊所等,主要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接收医

33、院转诊患者,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患者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机构设置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加快发展全科医学、中医和口腔等特色专科。优先支持辐射服务常住人口5-6万以上的非县级政府驻地的中心卫生院,参照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成为县域医疗次中心。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万-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政府举办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医院建设。2.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村级人口分布特点,调整优化行政村卫生室的设置,确保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城区按3-5个居委会的

34、地域或1-2万人口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三)资源配置在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量内,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人口分布和集聚特点、老龄化程度、交通半径等,按照1.5张/千人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占县域床位的比例不低于40%,重点提升床位质量,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乡村医生培养。到2025年,每万名居民有不少于3.2名全科医生。六、打造特色鲜明中医药服务体系(一)功能定位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科室,主要提供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研发等服务。(二)机

35、构设置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建成以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市属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全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加快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中医科、中药房建设。以仙女湖区人民医院为依托,打造集文化旅游、医疗护理、中医康养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特色专科医院,鼓励和支持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兴办连锁经营的中医名医堂。(三)资源配置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中医药传承

36、创新、中西医结合、中医特色医院工程建设。支持本市、县(区)中医医院基础条件建设,强化县级中医医院基础建设,重点推动县级中医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更新换代医疗设备,强化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实施市中医医院康复能力提升和医养结合及中医药服务提升改扩建工程,促进中医适宜技术在妇幼保健等方面的推广。七、优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一)功能定位将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职业健康、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传统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老年健康、普惠托幼等新型服务机构,纳入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1.健康教育机构。承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新闻宣传等职责,负责辖区内医疗卫生、机关、学校等机

37、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健康危险因素和健康素养监测与评估等职能。2.妇幼保健机构。以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出生缺陷防治为中心,以必要的临床诊疗技术为支撑提供妇幼健康服务,承担辖区妇幼健康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实施妇幼公共卫生项目,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3.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承担精神心理卫生技术管理和指导职能,负责精神疾病医疗、预防、医学康复、健康教育、信息收集和防治技术培训、指导、管理,以及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承担基层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和居家康复指导、居民心理健康指导等任务。4.职业健康机构。承担行政辖区内的重点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

38、监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病防治情况统计和调查分析、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报告、应急处置、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技术支撑任务。5.采供血机构。主要承担在规定范围内无偿献血者招募、血液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业务指导。6.老年健康服务机构。以设置老年医学科的综合性医院和老年医院为主体,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机构等为基础,承担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老年健康服务。7.普惠托育机构。承担家庭科学养育指导和0-3岁婴幼儿照护,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8.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委

39、托卫生健康监督机构,依法开展本行政区域医疗卫生等行政执法工作,监督检查卫生健康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依法开展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和中医药服务等行政执法工作,查处违法行为。9.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以康复医院、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疗中心为主体,以基层医疗机构等为基础,以康复需求为服务对象,运用治疗手段,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存质量。(二)机构设置1.健康教育机构。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市级和有条件的县(区)设置独立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立健康教育科(室),暂不具备条件的确定

40、相关科(室)负责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接受当地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和考核评估。2.妇幼保健机构。以新余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市、县(区)级均有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建设的妇幼保健院。推进临床与保健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妇幼特色服务的妇幼保健院。3.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以各级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补充,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干预、诊治和康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设立精神(心理)科门诊,配备至少1名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工作人

41、员。统筹精神专科医疗资源规划与布局,完善市、县精神专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期内建成新余市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指定市中医院精神病医院、北湖医院为全市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和强制医疗收治医院。到2025年,力争县(区)建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建立社区康复工作机制,在每个社区(乡、镇)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成立三级治疗康复网,使精神病患者能及时回归社会,整合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资源。4.职业健康机构。加强市级职业病医院建设,依托同级职业病防治机构、具备职业病诊断救治条件的综合医院,以及承担职业病诊断的疾控机构,承担本地区职业病诊断救治服务工作。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职业病患

42、者康复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建立职业病康复点。5.采供血机构。血站负责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加快推进市中心血站项目建设,在市(区)增设2个采血点。加强供血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对县级医院储血库的建设。6.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引导部分一、二级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长期护理机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规划建设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鼓励新建或通过转型发展康复医院或护理院,每个县(区)设有安宁疗护病区(病床)。7.普惠托育机构。主要包括区域综合托育服务中心、社区托育服务中心、家庭和工作场所托育点等。县(区)建成1个以上规范化

43、的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完善社区托育服务网络,新增若干个示范性普惠托位。8.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市、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内设承担卫生健康监督工作的机构,市、县卫生健康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内卫生健康执法工作。县级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可在乡镇派驻卫生健康监督员。9.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三级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三级康复医院重点为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二级综合性康复医学科、二级康复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或者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三)资源配置1.健康教育机构。市级和县(区)级要设置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市级、县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员分别按照5人/1

44、00万人口、1.75人/10万人口的比率配置,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不低于岗位总量的80%。2.妇幼保健机构。依托当地产科、儿科实力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市、县(区)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市级原则上至少有1个产前诊断机构,县级至少有1个独立开展产前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的产前筛查机构 3.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推进市、县(区)级精神心理卫生防治中心建设,提升精神疾病专科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地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对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承担公众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任务。4.职业健康机构配置。三级甲等医院设置职业健康科,市级至少有1家具备常见职业病诊断能力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县(区)至少有1家具备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


注意事项

本文(新余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为本站会员(13426650027)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