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堪比小秦淮!古代广州“CBD”在这里!

WKNZFB

在广州大新路以北、大德路以南有两条老广州人熟悉的街道,名字里都有一个“濠”字:一条叫玉带濠街,另一条叫濠畔街。

明代诗人孙典籍的《广州歌》记载:广州富庶天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少年行乐随处佳,城南濠畔更繁华……这里的“濠畔”,说的就是濠畔街,濠畔街旁就是连接东濠与西濠的玉带濠,它还是原老广州城南面的东西走向的护城河。

明清年间的玉带濠可媲美秦淮河,如清代中期,诗人张九钺游览濠畔街后,就曾写下一首《珠濠曲》,其中有“灯火夹岸三十里,游人齐说小秦淮”之句。

本期“发现广州”,我们一起来回顾玉带濠和濠畔街的历史。



玉带濠:宽度达60米的护城河



玉带濠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史料记载,公元1011年,时任广州知州的邵晔在城南开凿城濠,为玉带濠的建设拉开序幕。此后,宋代多位名臣历次疏浚拓展,终于修成了东连东濠涌、西接西濠涌的宽大城濠——玉带濠,它蜿蜒在广州城的南城墙(在今大德路一线),如一条玉带一般。

高第街旁的玉带濠牌坊

图片来源:小编摄

玉带濠一角

图片来源:小编摄

1685~1723年间的《广州府舆图》

图片来源:网络

东起东濠涌,流经越秀路、文明路、大南路、大德路后折向人民南路,再在西濠口汇合西濠涌流入珠江,玉带濠全长约2.78公里,宽度足有60多米。邵晔当年开凿此河,一来为守卫城池,二来是为了给珠江上的船舶提供避风的地方。

20世纪初,《羊城古钞》上的广州地图。

图片来源:网络



从“西澳”到“南濠”



顺着玉带濠往前走,我们来到一条叫南濠街的街道。

这里在唐代时为开阔水域,是当年广州的码头区也是蕃舶停泊之地,当时在玉带濠与海珠路的西濠涌交汇处(今天的大德路附近),史称西澳。到了北宋熙宁年间,广州城中地区因战乱和台风而受到严重损毁,于是一道新城墙在城西建起,从那以后,西澳改称南濠,成为西城主要水道以及重要内港。

宋代广州城市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源:广东园林杂志

中外商船在这里把犀角、象牙、翠羽、玳瑁、龙脑、沉香、丁香、乳香、白豆蔻等卸下船,把各种精美瓷器、丝织品、漆器,以及糖、酒、茶、米等装上船。每天装船、卸货、泊岸、离岸,穿梭往来,忙碌不停。

1873年的珠江河

图片来源:网络

东濠涌(左)和玉带濠。1859年,由瑞士摄影师罗西耶拍摄,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图片来源:网络


见证“黄金时代”的濠畔街



濠畔街

图片来源:小编摄

濠畔街的“濠”,实际指的就是玉带濠,即“玉带濠畔的街”。

濠畔街位于广州城中心的越秀区海珠中路与解放南路之间。据历史记载,宋代的濠畔街,已是“十里朱楼,商贾云集”了,甚至被称为广州的“秦淮河”。清朝年间,濠畔街以经营牛皮鞋业出名,成为省内乃至全国加工销售皮料的集散地。民国初年,濠畔街的皮料经香港转销世界各地,逐步成为南粤有名的商街。

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玉带濠一带最吸引眼球的是鳞次栉比的票号与会馆。只要手里拿着票号出具的单据,不管去到哪儿都能取到钱。

鸦片战争前,势力雄厚的山陕、湖广、浙绍、徽州与金陵五大商帮,都把濠畔街当成大本营;山陕会馆、湖广会馆、绍兴会馆与申庄、津庄、金陵庄、徽州庄等庄口、货仓一间紧挨着一间,连绵数里。

《南海县志》中记载:“归德门外濠畔街,富贵巨商列肆栉居,舟楫运货由西水关入,至临蒸桥络绎不绝。”

当时,濠畔街还是酸枝、花梨、紫檀等高档广式家具的集散地,英泰祥、德昌泰等店的红木家具,被朝廷列为贡品,派有官员驻店督造。

玉带濠历史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

濠畔街一角

图片来源:小编摄


技术和政策,成就东方“水城”



那为何玉带濠和周边的濠畔街能有如此高度的繁荣呢?这要多亏了当时的技术和政策扶持。

得益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宋代中国海贸持续繁荣,广州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宋熙宁十年(1077),广州、明州、杭州三州市舶贸易总收入超过200万贯,其中98%以上就来自广州。

明末广州城市结构

图片来源:网络

北宋元丰三年(1080),朝廷改革外贸制度,规定中国所有商船前往“南蕃诸国”,只能从广州出发,也只能回航广州。

彼时的广州,几乎成为今天的威尼斯一般的“水城”。

曾在广州传教的葡萄牙人加斯帕·达·克路士这样描述这座城市:“沿河小城镇无不布满大小船舶。离河半里多的广州城,船只多到令人惊异,尤其叹为观止的是,几乎整年都有大量船只,从未减少过”。

有技术和政策铺路,玉带濠一带的繁盛成为必然。



一代CBD的消亡



不过,尽管一度成为广州的“CBD”,随着周围环境的恶化,玉带濠也避免不了走向消亡的噩运。

几乎和乐器作坊同时兴起的还有皮革业,不过,前店后仓的家庭式小作坊在作业时缺乏环保意识,把废水污水直接排入濠中,这也导致水源被严重污染。民国初年,玉带濠的宽度仅为两米左右,有些地段实际已经成为了臭水沟。

1917年的玉带濠,出自美国社会经济学家甘博的相册。

图片来源:网络

民国时期的玉带濠附近街道

图片来源:网络

1951年3月,广州市政府把玉带濠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箱式暗渠,蜿蜒了千年之久的护城河从此埋入地下。如今的玉带濠一带(包括濠畔街)已变成常见的商业街道,当年“胜秦淮”的景象也只能留待后人想象了。

已变成居民区名字的玉带濠

图片来源:网络

濠畔街一角

原件地址:堪比小秦淮!古代广州“CBD”在这里!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分享本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如有侵权,请邮件告知删除,本站将在收到删除告知信息的情况下,24小时内删除,并给予道歉,谢谢支持!

请使用微信客户端打开页面并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或者微信直接搜索文库网。

[ 微信公众号ID:WENKUNET ]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还可以输入500字符   

暂无回复,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