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孙中山背后的英雄——黄兴

WKNZFB

黄兴功比孙中山,却甘当幕后英雄。章太炎挽联:“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可谓尽概矣。

黄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这个曾经站在孙中山背后的男人,如同古往今来的大多数的副职一样,他们的贡献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文取黄兴平生二三重要事,粗略再现他那本不该被低估的波澜人生。


01

文武兼修


1874年10月25日,黄兴在湖南善化县的凉塘村里出生,取名叫“黄轸”,后来在闹革命的时候,改名为兴,字克强,意即兴中华,克强敌。

黄兴8岁时,师从周翰林,学了三年的《春秋》和《楚辞》,还兼习八股文。或许是因为他家祖传的反叛基因,黄兴厌恶八股文,却极爱中国诗词。黄兴的诗文深受湖湘学风影响,不拘体制,不较词句,而注重风格与性情,所以他的作品在朴实中常有汪洋恣肆的气概,有沉郁悲凉的风格,并擅长雄浑流丽的词锋,有奋励前进,恢复汉业的意旨。后人评价他的诗词是:“苍凉不让陆渭南,雄健不让辛稼轩。”虽说有高估的成分,但其诗词水平可见一斑。比较有名的如《致谭人凤》“怀锥不遇粤途穷,露布飞传蜀道通。吴楚英雄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愧我年年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又如《挽刘道一》“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黄兴后又师从浏阳拳师李永球,学习乌家拳法,没事儿就邀集小伙伴们到午后的纹银坪练习,互相比武。他虽然年少,但臂力过人,能只手举起百斤重物。骁勇强健,以侠义称于乡里。小时候就有尚武的志趣,后来又领导武装革命,“从小看到大,三岁看到老”这话当真不是虚的。人们记载他的日常生活称:“君于文事之外,更娴武术,平居无事,喜控烈马舞剑以为乐,从之游者,实繁有徒。”黄兴此时的努力为后来带着一大帮湖南人闹革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893年黄兴进入城南书院,当时担任院长的是国子监祭酒王先谦。王先谦在政治上效忠清廷,学问渊博,兼收并蓄,是个与时俱进的老知识分子。1897年春,王先谦认为上海《时务报》议论精审,并随时转载西报要闻,便批示用公款订购供岳麓、城南两书院学生广为浏览。在这种新旧思想交汇的书院生活中,严谨务实的学风让黄兴的视野日渐广阔,忧国忧民、坚定报国的志向由此萌生。

因为成绩优秀,1898年黄兴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读书。黄兴在武昌读书的时候,正值义和团运动高涨,紧接着八国联军的入侵和攻占北京。1900年,谭嗣同的好友唐才常一帮人计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拥护洋务派的张之洞宣布两湖独立,请光绪皇帝复位。黄兴是个反满者,他同情谭嗣同等维新派,也积极支持自立军起义,但是由于他家祖传的反满思想,使得他对张之洞的保皇行为十分不满。

武昌两湖书院

1902年春夏之交,张之洞选派31名学生去日本留学。在这31人当中,来自湖北的有30人,来自湖南的仅黄兴一人。在日本东京的宏文学院,黄兴文武兼修,向日本军官学习兵法,利用空闲时间参观日本士官联队各种兵操。到神乐坂武术会练习枪弹骑射,参加射击训练和比赛。据武术会规定,射击时如果能够连续六次打中靶心,就能够得到一枚银质奖章,黄兴苦练的结果是抽屉里堆满了奖章。

东京的宏文学院

黄兴因出众的文学禀赋、优秀的军事素养和娴熟的武艺,很快成了留日学生中的头面人物。彼时他在日本遇到了国父孙中山,从此便一生追随。

黄兴着戎装图


02

成立华兴会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是一个彻底的卖国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慈禧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使得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工具,大批的知识分子已经明白,清政府是扶不起来了。

混杂着对帝国主义的仇恨,轰轰烈烈的反清革命在中国大地拉开了序幕。黄兴正是在这个时候走上了反清道路,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1903年夏,黄兴从日本归国,赴湖北进行反清宣传。“在两湖书院演说满汉畛域及改革国体政体之理由,与顽固派辩论终日,卒使全场一致叹服。”后来黄兴打道回府去了湖南,一边在明德、修业等学堂教书,一边联系会党,宣传革命。

1903年11月4日,黄兴借生日宴会之名邀请刘揆一(湘潭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陈天华、章士钊等共12人,议定成立华兴会。黄兴任会长,副会长为宋教仁、刘揆一、秦毓鎏等人。

隆飞影视,宣传片拍摄,专题片拍摄,隆飞影视文化传播,常德纪录片拍摄,宣传片拍摄价格,沅澧美味167,常德梨园颂,梨园颂
1904年华兴会成员在东京合影,前排左一黄兴,右二宋教仁

华兴会成立后,黄兴积极筹划武装起义,1904年11月,慈禧太后七十岁大寿, 华兴会决定在长沙、岳州、常德等各路同时起义。可惜, 由于消息泄露, 起义流产。清政府到处缉拿黄兴,黄兴逃避到上海。这次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它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内地筹划的第一次起义,规模也比后来的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大得多,在国内的影响也很大,黄兴也因此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03

投笔从戎


1905年8月,同盟会在兴中会、华兴会等团体的基础上成立,孙中山任总理,黄兴任庶务,地位仅次于孙中山,“总理缺席时,有全权主持会务”,革命党人并称他们两人为“孙、黄”。他作为孙中山第一副职的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与孙中山一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黄兴是一个革命家,更是一个实干家,其在任执行部庶务期间,分管组织发展和武装起义等重要事务。

由于扎实的工作能力和军事才能,还有国内老家的群众基础,黄兴便担起了把同盟会理论变成实际行动的重任,成为中国革命的实际领导者。从同盟会成立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的六年中,在华南、长江流域策动的十多次起义,多是由黄兴指挥。

1906年长江中游一带闹灾,湘赣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一带的灾情尤其严重,百姓怨声载道、流离失所,对清廷更加失望,此时正是闹革命的好时机。黄兴与刘道一人等人便趁机策划了规模巨大的萍浏醴起义,此役计有十万余人参加,历时一月有余,一度控制了萍、浏、醴等县,震动国内外。但由于武器落后,加之数倍之清军反扑,终告失败。

1907年和1908年,同盟会会员又先后在西南边境地区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等;光复会也在1908年11月发动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这些起义都是因为准备不足,冒险为之,结果都归于失败。

1911年4月27日,黄兴亲率130余人发动了近代史上闻名的“黄花岗起义”,他亲自带队指挥,身先士卒,进攻两广总督署。战斗中他的右手二指被敌人断去。起义因寡不敌众,战至只剩黄兴一人,终告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收敛死者,得尸体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也是起义名字的由来。此役虽败,但是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黄兴本人也获得崇高的声誉,更重要的是此役为辛亥革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同年,由四川兴起的“保路运动”席卷全国,清廷派大臣端方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起义。彼时,湖北防御虚弱,革命党人乘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此战即狭义上的辛亥革命。起义爆发后,黄兴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并从上海至汉口前线,指挥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在阳夏之役中,与清军奋战一月有余,拖住了清军,为各地独立赢得了时间。
武昌起义后与孙中山等人合影

04

兄弟阋于墙


1911年底,民国即将建立前,众人推戴黄兴。黄兴鉴于太平天国因领袖争利而败的教训,向众人解释:“孙先生是同盟会的总理,他未回国时我可以代表同盟会;现在他已在回国途中,我若不等他到沪,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将使他感到不快,并使党内同志发生猜疑。” 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后,黄兴和陈其美等人前往迎接。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黄兴任陆军部总长、参谋总长、兵站总监,事实上承担着政府总理和军事统帅的职责,一身系民国之安危,尽全力辅佐孙中山。

民国元年,袁世凯半路杀出,窃总统之位后,南方各省即致电袁世凯,要求仍留任黄兴为陆军总长。袁世凯浸淫政治多年,是个老油子,深知军权的重要性,岂肯让军权旁落?便不顾众议,任命小弟段祺瑞为陆军总长,而将黄兴置于无实权的参谋总长之位。

民国二年,即1913年,袁世凯遣刺客杀害宋教仁,彻底断送了民主党人宪政、民主的希望。孙中山力主武力讨袁,而黄兴则以南方内部不统一、军力尚薄,认为应当通过法律解决问题。此时二人观点已然相左。而孙黄从团结奋斗到分道扬镳,则导源于1914年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

以讨袁为目的的“二次革命”终告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他总结失败教训,强调主要是党内不统一、对领袖不服从,矛头直指黄兴。1914年夏,孙中山决定改组同盟会,组建“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最为人诟病的是孙中山提倡的准极权体制,通俗来讲就是改组后的党员必须要宣誓终忠于领袖孙中山,入会要求按手印,党内的官员由他一个人任命。即“凡入党各员,必自问甘愿服务文一人,毫不犹豫而后可。”

黄兴认为革命的初衷是推翻帝制、消灭独断制度,是为祖国和人民而战,若是如此,局面与袁世凯和宣统皇帝时期没多大区别。于是与孙中山争论激烈,据说当时“声高惊四壁” “深夜未尽,不欢而散”。而彼时同为孙中山左膀右臂的陈其美站队孙中山,黄兴已然被孤立。1914年6月,黄兴致函孙中山,给予最后“忠告”,孙中山则复函,劝其“静养两年”,为大局考虑,黄兴只好去欧美考察去了。在陈其美的极力劝说下,廖仲恺、胡汉民、蒋介石等人按了手印,表示效忠孙中山先生。陈其美此后也就相当于取代黄兴,成为孙中山的第一副手。

陈其美

可以说,在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孙中山与黄兴矛盾公开化了。

05

英雄不寿


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为了民族和国家,黄兴摒弃前嫌,与孙中山握手言和,并于1916年7月由美返沪,共商讨袁事宜。

然而,此时的黄兴因多年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回国不久,就因胃出血住院,终因食道与胃静脉曲张破裂、医治无效而亡,终年42岁。

国民政府以“国葬”礼之,其时举国同悲,悼念者络绎不绝。黄兴功比孙中山,却甘当幕后英雄。章太炎挽联:“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可谓尽概矣。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黄兴墓

原件地址:孙中山背后的英雄——黄兴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分享本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如有侵权,请邮件告知删除,本站将在收到删除告知信息的情况下,24小时内删除,并给予道歉,谢谢支持!

请使用微信客户端打开页面并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或者微信直接搜索文库网。

[ 微信公众号ID:WENKUNET ]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还可以输入500字符   

暂无回复,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