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科普人才培养与评定管理规范.pdf

收藏

编号:2036154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6M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3-12-10
10
文币
关 键 词:
国家 地方 技术规范 科普 人才培养 评定 管理 规范
资源描述:
DB330782/T 1232023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培养.15 评定.2附录 A(规范性)科普人才等级评价要求.5附录 B(规范性)科普人才评定申请表.9附录 C(规范性)专业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登记要求.10DB330782/T 123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义乌市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龚剑锋、王钟、周江、陈丽群、郑捷、戴佩璇、李甘、陈丽相。DB330782/T 12320231科普人才培养与评定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科普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培养方向、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知识更新和科普人才评定的评定机构、等级划分、评定要求、评定流程。本文件适用于科普人才培养与评定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28442016科普资源分类与代码3术语和定义GB/T 32844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科普 science popularization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来源:GB/T 328442016,2.14培养4.1基本要求4.1.1科普人才培养应围绕科普工作的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坚持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支撑,以公民获得工作和生活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为导向,并与最新的科学进步和发展成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4.1.2科普单位应建立人才培养的管理体系,对科普人才培养过程及效果进行质量控制,持续改进科普人才培养内容和方式。4.1.3科普人才培养的对象应具备优秀的政治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专业技能、严谨的科学精神等素质,热爱科普工作和公益事业,能积极参与、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4.2培养方向4.2.1应基于实际科普需求,培养对应的科普人才,开展科普知识的普及与传播。4.2.2科普人才培养应深入挖掘科普需求,应针对不同服务群体、行业等进行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a)青少年科普型人才。以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助力青少年科学兴趣、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节能环保意识培养;DB330782/T 12320232b)老年科普型人才。以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提升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提升特种设备、智能化设备、现代化设备的使用能力,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c)农业科普型人才。以提升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知识;d)企业科普型人才。企业期望了解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如农、林、牧、渔、采掘、制造、电力和建筑等不同产业领域的节能环保、生产效率提升、创新创造、应急避险、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标准、质量、计量、合格评定等知识;e)商贸科普型人才。交易双方期望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如国际贸易规则、技术法规与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等。4.3培养内容4.3.1科普人才培养内容应基于科普需求,结合科普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进行设计。4.3.2科普人才培养内容应包含专业技能和科普技能:a)专业技能应至少包括相关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b)科普技能主要包括:1)科技资源科普化能力。培养科普人才对科学或专业知识进行科普化编译的能力,使知识易于让公众理解、接受;2)科普工具和方法创新能力。培养科普人才在科普新方法的开发、科普新教具的制作、科普设施设备的开发、科普软件的研发等能力;3)科普传播能力。口语表达和文字编辑的能力、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的能力、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能力等。4.3.3科普单位应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及科普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科普人才培养的内容。4.4培养方式科普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有:a)教育培训。组织科普人员参加针对专业技能或科普技能的内外部培训、院校培训、专业培训等;b)“传帮带”。由专业领域或科普领域的资深专家直接带领的方式开展科普人才培养;c)专业技能考试;d)技能比赛;e)其他培养方式。4.5知识更新4.5.1科普单位应注重科普人才的知识更新,知识更新的方式主要包括培训、考试、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4.5.2科普人才每年度参加继续教育不应少于 90 学时。5评定5.1评定机构科普人才的评定由科普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第三方组织实施。DB330782/T 123202335.2等级划分科普人才评定划分为三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类科普人才、B类科普人才、C类科普人才。各等级的评分按附录A的要求进行,其中A类科普人才应达到90分及以上,B类科普人才应达到80分及以上,C类科普人才应达到70分及以上。5.3评定要求5.3.1评定原则科普人才评定工作应科学、客观、公正,充分考虑科普人才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调动科普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3.2评定内容科普人才评定内容包括综合素养、专业能力、科普能力、代表性成果、附加分五个方面,具体按附录A进行。a)综合素养。从职业道德和年度考核两个维度展开评价。b)专业能力。从职称、学习经历及工作经历和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考试三个维度展开评价。c)科普能力。从科普工具和方法创新、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传播能力三个维度展开评价。d)代表性成果。从科普活动、科普论文著作、科普品牌三个维度展开评价。e)附加分。从荣誉奖项、媒体报道两个维度展开评价。5.4评定流程5.4.1申请5.4.1.1申请资格申请人应专职从事科普工作2年以上,或兼职从事科普工作3年以上。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应申报科普人才的评定:a)有传播伪科学、反科学信息等行为;b)3 年内有违规违纪、重大违法或被列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失信行为。5.4.1.2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应准确、真实可靠,应包括以下内容:a)科普人才评定申请表,按附录B;b)自评表,按附录A逐项自查;c)证实性材料,自评得分的每项依据;d)其他规定需要提供的材料。5.4.2推荐单位审核推荐单位对申请人各项条件、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由申请人按规定将申报材料提交给评定机构。注:推荐单位指申请人工作所在单位或申请人所在的社区(村)。5.4.3材料审查DB330782/T 12320234评定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申请材料与要求不符的,或不符合申报要求的,应退回并说明理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的,以及审查通过的,可进入专家评定环节。5.4.4专家评定5.4.4.1评定机构应组织专家组开展评定工作。专家人数不应少于 3 人且应为奇数。5.4.4.2评定专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a)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 6 年;b)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能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c)身体健康,能承担评定工作;d)如遇有法定回避情形,应遵守回避原则。5.4.4.3评定专家组按附录 A 的要求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打分,取平均值作为人才评定结果。5.4.5结果公示评定机构应将评定结果对外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DB330782/T 12320235AA附录A(规范性)科普人才评定表表A.1给出了科普人才评定的具体要求及分值情况。表 A.1 科普人才评定表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最高分值分项分值得分打分说明1.综合素养(15 分)1.1 职业道德(12 分)遵纪守法,忠于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热心科普工作和公益事业,积极支持、参与并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66/近 3 年来未发生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而导致的工作责任事故66有此类行为,一票否决,不予申报科普人才评定1.2 年度考核(3 分)近 3 年单位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31nn 为获得考核优秀次数2.专业能力(20 分)2.1 职称、学习经历及工作经历(10 分)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010按取得的职称、学历、学位最高项计分中级职称6初级职称3博士研究生及以上6硕士研究生4本科3专科2DB330782/T 12320236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最高分值分项分值得分打分说明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0.5nn 为年份2.2 继续教育(8 分)120 学时以上881.近 3 年继续教育年均学时;2.专业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按附录C的要求执行,行业公需科目和一般公需科目学时证明由办学单位(如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等)提供111 学时120 学时7101 学时110 学时690 学时100 学时52.3 职业资格考试(2 分)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证书22证书应在有效期内3.科普能力(35 分)3.1 科普工具和方法创新(10 分)开发科普新方法;制作科普新教具;开发与设计科普设施设备;研发和设计科普软件;其他科普工具和方法创新工作105r1.r 为每一个项目中排名系数:排名1 至 5 系数为 1、0.8、0.7、0.6、0.5,排名第 5 以后系数为 0.4;3.2 科技资源科普化(10 分)科普课程视频、科普类宣传片105n1.n 为专家认定个数;2.m 为专家认定分值科普展板、科普宣传手册、科普专栏3n科普短视频、科普课件2n其他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mn3.3 科普传播能力(15 分)参加大型科普活动并进行宣讲;组建专业科普服务队;参与科普基地建设;开设科普展馆;组织专业技术推广活动;组织科普技能大赛;组织科普教育活动;运营科普公众号155n1.n 为专家认定的参与工作数量,同一项工作不重复加分;2.m 为专家认定分值开设科普云课堂;开展科普培训;举办科普讲座;发表科普类文章(报刊、客户端、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原创的科普视频或图文(微博、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开展线上咨询活动(微信群、QQ 群等)3nDB330782/T 12320237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最高分值分项分值得分打分说明其他科普传播能力mn4.代表性成果(30 分)4.1 科普活动(20 分)开展培训、讲座、云课堂等活动100 人以上206n1.n 为专家认定的活动或作品个数;2.r 为每一个项目中排名系数:排名1 至 5 系数为 1、0.8、0.7、0.6、0.5,排名第 5 以后系数为 0.4;3.培训、讲座等普活动成果按培训人数计算(不可累积);科普课程类成果按播放量计算,文章类成果按浏览量计算,视频类成果按点赞加收藏量计算(不可累积)20 人100 人4n20 人以下2n科普课程视频、网络科普文章、科普小视频等内容1 万人以上10r(n)5 千人以上7r(n)1 千人以上4r(n)1 百人以上2r(n)4.2 科普论文著作(5 分)著作55r1.r 为每一个项目中排名系数:排名1 至 5 系数为 1、0.8、0.7、0.6、0.5,排名第 5 以后系数为 0.4;2.n 为专家认定的文章篇数编著、教材、译著4r(n)核心期刊3r(n)1.r 为每一个项目中排名系数:排名1 至 3 系数为 1、0.9、0.8,排名第 3以后系数为 0.5;2.n 为专家认定的文章篇数3.m 为专家认定分值其他学术期刊1r(n)4.3 科普品牌(5 分)创建科普品牌55科普品牌由专家进行认定5.附加分(15 分)5.1 荣誉奖项(8 分)国家级881.荣誉奖项指科普事业相关的荣誉,主要包括技能比赛、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行业部门表彰;省级6n地市级5nDB330782/T 12320238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最高分值分项分值得分打分说明2.n 为专家认定的获得荣誉的次数县级4n5.2 媒体报道(7 分)国家级媒体77n 为专家认定的获得媒体报道的次数省级媒体5n地市级媒体3n县级媒体2n分值总计115/DB330782/T 12320239附录B(规范性)科普人才评定申请表表B.1为科普人才评定申报表。表 B.1 科普人才评定申请表姓名性别照片出生年月联系号码行政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工作年限职称身份证号最高学历最高学位毕业学校毕业时间自评得分申请评定类别A类B类C类个人简历(简要阐述专业工作经历、专业工作能力、科普工作能力及成果。限1000字)本人承诺本人承诺对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如有虚假,愿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本人签名:年月日推荐单位意见(申报材料已在本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是否同意申报)联系人:联系电话:单位公章:年月日评定机构意见(是否符合申报条件、是否同意申报)联系人:联系电话:单位公章:年月日DB330782/T 123202310附录C(规范性)专业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登记要求表C.1给出了专业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登记的具体要求。表 C.1 专业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登记要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学时认定范围在职教育(30 学时)本科3 学时/合格课程本专业相关在职继续教育硕士6 学时/合格课程博士8 学时/合格课程考试类(30 学时)资格考试8 学时/科目本专业及科普相关的执(职)业资格考试上岗考试外部授权8 学时/项开展相关工作的上岗证考试内部授权6 学时/项培训类(45 学时)培训进修外部培训8 学时/天,4 学时/半天本专业及科普相关的培训班、研修班、高研班等内部培训6 学时/天,3 学时/半天学术交流国际会议8 学时/天,4 学时/半天与专业及科普相关的学术交流会、研讨会、论证会、讲座等国内会议6 学时/天,3 学时/半天其他会议4 学时/天,2 学时/半天科研类(45 学时)课题研究国家级45 学时排名第 1、2、3、4、5 名及以后分别按带有 ISSN 和 CN 刊号等正规刊物省部级30 学时DB330782/T 12320231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学时认定范围100、80、60、50、30四舍五入取整数计算学时市厅级24 学时县处级12 学时论文著作著作24 学时核心期刊12 学时其他6 学时技术活动类(45 学时)教学授课外部授课6 学时/天,3 学时/半天内部授课4 学时/天,2 学时/半天标准制定国际45 学时排名第 1-3、4-6、7-10、11 名及以后分别按 100%、80%、60%、30%四舍五入取整数计算学时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国家30 学时行业24 学时地方12 学时团体6 学时企业6 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出国留学广告
提示  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科普人才培养与评定管理规范.pdf
链接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p-2036154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