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不肯降清侍鞑虏,甘将华院变尸山,若非黄府全家难,那有义旗红蔽天

WKNZFB

个人简介

“不肯降清侍鞑虏,甘将华院变尸山,若非黄府全家难,那有义旗红蔽天。”这一首诗,是海丰人民对宁死不屈、坚志守节的民族义烈黄守谦的赞颂和怀念。

黄守谦,海丰县城人。1580年明万历庚辰科进士,官任户部主事,主管钱粮,官秩正六品,是明代海丰县城三大府邸之一。

他为人耿直,笃学不倦,敦善不怠。为官期间,遇事敢于直言争辩,而不畏权贵,素有谔谔之风,傲骨之节。他谦洁自律,勤政爱民,深受世人称赞。晚年告老还乡,仍力学笃行,孜孜不倦,坚守节操。有乡人求助,便慷慨解襄相济。他诲人不倦,教谕文天祥的《正气歌》时,满怀正气,讲至激昂处,或拍手顿脚,声泪俱下,或闭卷咏叹,怒不可息,乡人学子,无不深为感动。

1644年崇祯十七年,吴三桂引满清入关,建立外族统治的大清王朝,改元顺治。黄守谦悲痛欲绝,教嘱子女父老乡亲:“今故国沦丧,遍地狼烟,鞑虏横行直闯,恃强凌弱,掠杀任由他便。汝辈宜坚志守节,俟机待变,复我大明河山。切不可甘为臣虏,改换衣冠,愧对祖先于九泉……”

1646年顺治三年,清廷多次劝降,宁死不屈,坚志守节,激起清兵大怒,狠下毒手,将黄守谦全家百余丁口尽行杀戮。顿时,津河因而变色,闾巷堆起尸山,真是惨绝人环,睹者眦目,闻者心碎。然而,黄守谦全节殉难之壮举,却成为鼓舞当时正在酝酿的各地反清义士,起义活动络绎不绝,风起云涌。如可塘圩的郑亚长、梅陇港尾的徐楷等,他们都打起反清的旗号,配合郑成功在沿海一带的活动,狠狠打击了清王朝的嚣张气焰。

如清代咸丰年间的义军元帅黄殿元壮怀激烈地宣读的《讨虏檄文》,历数清廷的残暴,阐述起兵的因缘。后来,这篇檄文由其乡人相传抄下来。全文如下:“概之烟尘生于漠北,神州呼焉陆沉!胡马窜入山关,生民惨遭涂炭。水深火热,谁能幸免疮痍?天翻地覆,人尽惨罹祸害。索发令下,头颅落地万千;字狱大开,文翰蒙冤亿兆!计嘉定三屠,城池变成血海;痛扬州十日,闾巷堆起尸山!剖腹挖心,罪浮于商纣;裂尸烙体,恶超于秦王!数顺治而至雍正,被剿宗灭族者,祸遍及十二行省。如黄兵部一家三百余口,无辜而惨遭杀害,子孙无遗灯,府第成废墟。此其罪恶之滔天,神人之共嫉,天地之不容!是以……”

明代崇祯年间,海陆丰“一科三进士”,中了三名文进士,一时名播朝野。他们是:叶高标,后升任礼科都给事兼管全国粮饷;郑洪猷,后升任刑部主事;林铭球,任湖广御史。

此外,还有江南御史李实、户部主事黄守谦、知府姚恭、知县姚敬等。

清代,金锡都出现“十里三进士”之奇观:青坑吴佥、寮下村彭礼和大坑村颜廷。清代的进士还有洪晨孚、黄智略等人。除此之外,还有为民请命、雄文昭千秋的志士廖天佐;愤世嫉俗、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一代奇才、举人黄汉宗。


人物生平

族谱记载:黄守谦世系,大屿孚斋公-心田公-国宾公(经考证心田后裔在蕉园棋盘围等,所以应为孚齐公-辉田公-国器公)-六世古愚公-七世光华公、东华公-八世卢中公(父东华)-九世建廷公、守谦公。

黄守谦于先建河头后建海丰(1394),三世孚斋1380生进海丰定居时是幼年。四世辉田1410》五世国器1440》六古愚1470》七世东华1500》八世卢中1530》九世守谦1560年。建廷公后裔在南门,守谦公后裔不明。守谦公遗物在大屿敬思堂。

因某种原因,县志失去很多资料,连族谱都混乱难以整理。

黄守谦,(1560年—1646年)海丰县兴贤都(今海丰海城东城)海丰县城人。

早年出生于广东黄氏宗族,为人诚朴宽厚,脾气温和,慷慨好施,他为人耿直,笃学不倦,敦善不怠。

1580年明万历庚辰科进士,官拜户部郎中(主事)。为官期间,遇事敢言,不避权贵,素有谔谔之风,傲骨之节。他谦洁自律,勤政爱民,深受世人称赞。后告老归家,仍孜孜力学,勤俭操守。但乡人求助,常慷慨解襄相济。他诲人不倦,教谕文天祥的《正气歌》时,满怀正气激情,常至激昂处,或拍手顿脚,声泪俱下,或闭卷咏叹,怒不可息,乡人学子,无不深为感动。

1644年明甲申年,吴三桂引外族清兵入关,建立外族统治的大清王朝,改元顺治。黄守谦深恶痛绝,教嘱子女乡亲:“今故国沦丧,遍地狼烟,鞑虏横行直闯,恃强凌弱,掠杀任由他便。汝辈宜坚志守节,俟机待变,复我大明河山。切不可甘为臣虏,改换衣冠,愧对祖先于九泉”

1646年顺治三年,清廷多次劝降,他宁死不屈,坚志守节,激起清廷大怒,致下毒手,将黄守谦全家百余丁口尽行杀戮。顿时“津河因而变色,闾巷堆起尸山。”真是惨绝人环,睹者眦目,闻者心碎。

然而黄守谦全节殉难之壮举,却成为鼓舞当时正在酝酿的各地反清起义活动络绎不绝,风起云涌。如可塘圩的郑亚长,梅陇港尾的徐楷等,纷纷打起反清的旗号,配合郑成功在沿海一带的活动,狠狠打击了清王朝的嚣张气焰。

后裔子孙黄礼恭(化名黄履恭)与黄殿元、黄殿臣等人举行“三点会”起义,在鲘门南山岭宋存庵聚众誓师,发表后世备受争议的《讨虏檄文》,将反清复明大义延续到民国。

人物评价

“不肯降清侍鞑虏,甘将华院变尸山,若非黄府全家难, 那有义旗红蔽天。”这首诗,是海丰人民对宁死不屈、坚志守节的民族义烈黄守谦的赞颂和怀念。

《海丰县文物志》在附录“黄守谦府第遗址”涉及万寿寺旧址的内容中,幼石街一马姓老者的传言,认为万寿寺东侧的“黄府”是黄守谦府第的一部分,遂记入:“明朝灭亡,黄守谦不愿降清,其府第被充作逆产。清顺治八年,把黄府一角改建为万寿寺。”由此,这个说法被许多文章采用,有关“民族忠烈黄守谦”的故事大量流行,传播甚广。

近些年来也有另一说法,因某种原因,县志失去很多资料,连族谱都混乱难以整理,是以,有汕尾网友说:海丰明代进士黄守谦反清殉难的说法不合史实。

他的疑点有三:

1.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县内某些人未经深究,马上据此填补建国以来海丰从未有过的历史“空白”,就檄文中有关“黄兵部全家殉难”的记述大做文章,认为“黄兵部”是黄守谦,事实黄守谦只做过户部郎中,并未有黄兵部的记载。

2.经核对记录源头、碑记文物、史载资料及后裔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证,事实并非有”黄府并没有出现不愿降清而导致全家被杀的悲惨场景。“

3.黄守谦在顺治初年不可能健在,黄守谦诞生于明神宗万历八年,也就是1560年,那么,至1646年顺治三年,清廷劝降,已有86岁,百岁老人有可能这么高寿健在吗?还抗清吗?按《海丰县清乾隆志卷二·丘墓》载:“承德郎户部主事、乡贤黄守谦墓,在西坑。”可见黄守谦应该是风光而逝,并没有什么意外受戮。恰切地讲,顺治元年黄守谦的灵牌已经进入海丰“乡贤祠”供人崇祀了。搬句闲话来讲,纵然黄守谦还是百岁老人,清兵强迫这偏居中国一隅的海丰老人投降有什么积极意义呢?何况大清统治江山下面的人就是臣民

黄守谦公画像


“仙人骑狮”墓穴


原件地址:不肯降清侍鞑虏,甘将华院变尸山,若非黄府全家难,那有义旗红蔽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分享本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如有侵权,请邮件告知删除,本站将在收到删除告知信息的情况下,24小时内删除,并给予道歉,谢谢支持!

请使用微信客户端打开页面并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或者微信直接搜索文库网。

[ 微信公众号ID:WENKUNET ]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还可以输入500字符   

暂无回复,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