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乐平源潭三江古祠堂的抗战往事,你了解多少?

WKNZFB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南海、三水先后沦陷。三地边界的乐平三江、源潭山水相连,地形错综复杂,在那段烽火燃烧的岁月,这片区域成为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前沿阵地。


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驻地旧址、桃㘵联乡办事处……一处处红色地标见证了当时的战火纷飞。分列于乐平源潭、三江等地的高岗村澹菴何公祠、康乐村禤氏宗祠、源潭村张氏宗祠、桃㘵村何氏宗祠等,亦因为其地理上的特殊位置,先后成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开办夜校、印刷宣传资料、发动群众抗日的重要场所,在三水红色文化史上留下了铿锵的足印。


将近80年过去,烽烟早已消散,但走进这些祠堂,那誓师恢复、饮马扶桑的豪情,仍然久久回荡。

不能忘却的历史

乐平镇三江高岗村中部,有一座占地6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成化三年的澹菴何公祠。祠堂在岭南文化中是追终慎远的场所,高岗村村民在这座祠堂第二进增设了侵华日军暴行陈列馆,借此警醒后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水革命老区的古祠堂成为全民抗战的历史见证。图为源潭桃㘵村何氏宗祠。)


高岗村村民口口相传,牢牢铭记发生在70多年前的一幕幕。


抗日战争初期,三水乐平三江、沙头、敦仁等乡经常受到日军飞机扫射、大炮轰击和进村扫荡。高岗村因为紧挨当时侵华日军的驻地官窑街头和炮兵阵地金山寺而沦为无人区,至少曾4次遭受侵华日军的蹂躏。


1939年,侵华日军在高岗村放火焚烧房屋,何氏大宗祠在大火中受损。


1940年,农历十月十六和十二月初四,侵华日军进村扫荡。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清晨,由于侵华日军来得突然,大部分村民来不及逃避,何姓村民有20多人躲入大坑渠,郑姓村民有10多人避入一间空屋,妇女们伏匿家内。在躲入大坑渠的人群中,有一小孩啼哭,众人怕被日军发觉,其父何尧被迫把亲生儿子扼死。


另一股日军窜入邓姓村民聚居地,见有人藏在空屋内,竟把屋门反锁放火焚烧,屋内百姓被活活烧死。一些凶残的日军进入民居强奸妇女多人。日军在高岗村焚烧何、郭、范各姓祠堂、屋宇总计达70余间。同年十二月初四,高岗村再遭侵华日军蹂躏,不少群众被枪杀。


当时,高岗村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三江又试(粤语方言,即“再次”)衰,日本人又要来。记得拿席,唔记得拿棉胎。


(高岗村村史馆陈列的族谱记录着高岗村的历史


为了不忘国耻,激励后人奋进,高岗村村民一致决定将祠堂的第二进改建为陈列室,以此记录侵华日军的暴行。陈列室内专门增设了一艘“龙船”和一堆禾草,名为“龙船救人”。“龙船救人”讲述的是当年侵华日军进村扫荡时,十数名难童与老人藏匿于稻草覆盖的龙船中并得以生还的事。


“我们以壁画和文字的形式,讲述当时的情形。这是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三江村党委副书记范辉成说。


革命老区的见证

本次重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靠近沦陷区的三江片区的村落都备受侵华日军打击,祠堂更是屡遭破坏。稍靠后的源潭片区的祠堂则保存良好——为什么三江一带的村落和祠堂频频遭受侵华日军的打击?


“这些祠堂,都是三水曾作为革命老区的见证。”三水区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因为摧毁祠堂能打击一个族群的士气。岭南文化中讲究聚族而居,以一族、一村之力营建的祠堂是当时农村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另一方面,祠堂还往往是游击队驻扎休整之处。如源潭康乐村禤氏宗祠、源潭张岗头村张氏宗祠,1957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而源潭桃㘵村何氏宗祠,也被确认为当时桃㘵联乡办事处机关的所在地。


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因为三江重要的战略价值。早在明清时期,西南涌取代逐渐淤塞的芦苞涌成为北江连接广州的新航道。到抗日战争时期,三江古驿一带航运便利,一度拥有四个码头,有驳船发往广州、肇庆和韶关等地。古驿周边还发展成为有十多个姓的大村,而西南涌的对岸,就是当时被日军占领的官窑等地。对侵华日军来说,控制西南涌沿线,就等于控制了占领区的生命交通线,也有了扩大占领区的跳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游击队家属颁发的烈士证书。)


不过,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三江片区虽然屡遭侵华日军打击,但当地村民始终没有放弃故土,而是坚持生产。每当侵华日军来犯,他们就后撤到源潭等地。源潭片区活跃着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他们时常到三江一带打击侵华日军。


“实际上,当时的源潭、三江一带都是侵华日军划出的无人区,他们妄图以暴行瓦解中国军民的斗争意志。”三水区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1938年,高岗村所属的三江沦陷,1939年,三江被划为无人区,3000多名乡民虽然被迫离开家乡,但仍然偷偷回乡开展农业生产。1941年农历九月十八,农民回乡抢收,日军出动部队分别从官窑、文岗和水路包围三江,最终有100多人被杀,近百间房屋被毁,这是《乐平抗日史料》记载的“三江大屠杀”。


(图为三江古灶村胡氏大宗祠。)


“因为我们村没有成立维持会,所以才会招致日军仇视。”三江古灶村70多岁的胡德赞近年来一心整理村史,他指着《乐平抗日史料》记载的内容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三江一带只要三江村内出现炊烟,西南涌对岸日军就会发动炮击。在如今的三江古灶村东区中巷42号一座青砖古宅,其面朝东方的墙壁仍然残留着数十个深浅不一的弹孔。该村胡氏大宗祠亦被侵华日军的燃烧弹击中,祠堂的一根坤甸木大梁被烧毁,至今遗迹尚存。


(墙壁仍然残留着数十个深浅不一的弹孔。)


不屈不挠的斗志

正是这些祠堂,见证了侵华日军的暴行,更见证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斗志。《中共三水地方党史》记载,在同一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地理位置稍微靠后且背靠丘陵的源潭一带开辟三水革命老区,并时常到三江一带活动以打击侵华日军。当时,源潭一带许多年仅十多岁的少年都参加了游击队下属的“鬼仔队”,他们协助游击队搜集情报、运送物资、宣传抗日。


“三江的南面是西南涌,河涌对岸是沦陷区。往西北方向,是一片丘陵地。然后是源潭、三溪,这是当时游击队活动最为频繁的村落。”据胡德赞猜测,当时抗日游击队的大本营在当时黄塘一带,因为黄塘与源潭等村又隔开了一片丘陵地,十分隐蔽,易守难攻。


( 重访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遗址。)


胡德赞的推测可以从《中共三水地方党史》得到证实。据记载,早于1939年9月,当时的中共西江特委决定成立中共三水县工委,在芦苞、乐平、南边一带都有地下党员开展活动,并逐渐在南海、三水交界的官窑、源潭、大旗头村等地逐步秘密发展武装力量,组建抗日队伍。


到1944年7月,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把南海抗日独立中队扩编为南三大队。次年1月2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沙头(原属三水,1958年划归南海)公开宣布成立独立第三大队,冯光任大队长,梅易辰任政委,队伍有百多人。此后,部队先后攻打乐平圩汪伪联防队,夜袭源潭村汪伪联防队和南边圩汪伪保警中队,夜袭梁家庄维持会等,一连串的战斗不断巩固游击队的抗战成果。


同年5月上旬,珠江纵队将南海县的大榄、小榄、银岗、小㘵,三水县的源潭、沙头和桃㘵共七个乡联合成立南三乡政建设委员会,并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征粮收税,宣传教育。据《乐平抗日史料》记载,从1944年7月至1945年8月,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广泛活跃于南三边境,曾在乐平源潭康乐村禤氏宗祠、源潭张岗头村张氏宗祠驻扎过。1957年,康乐村、张岗头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而当时的桃㘵村何氏宗祠,还曾作为当时桃㘵联乡办事处机关所在。


“当时兵荒马乱,农村里的祠堂是最适合游击队员休整的地方。每当他们在祠堂驻扎下来,乡亲们纷纷送水、送饭、送衣裳,军民一家亲。”三水区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如今,这些祠堂都被悉心保护起来,希望将先辈们捐躯报国的精神传承下去。

来源丨今日三水

辑丨黄凌锋

原件地址:乐平源潭三江古祠堂的抗战往事,你了解多少?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分享本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如有侵权,请邮件告知删除,本站将在收到删除告知信息的情况下,24小时内删除,并给予道歉,谢谢支持!

请使用微信客户端打开页面并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或者微信直接搜索文库网。

[ 微信公众号ID:WENKUNET ]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还可以输入500字符   

暂无回复,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