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与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22年会综述_李笑宇_.pdf

收藏

编号:2026496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4M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3-12-08
10
文币
关 键 词:
中共 二十大 世界 社会主义 专业委员会 2022 年会 综述 李笑宇
资源描述:
“中共二十大与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 2022 年会综述2022 年 12 月 10 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召开 2022 年年会暨“中共二十大与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学术研讨会,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理论视野杂志社协助举办。本次研讨会采用视频会议方式召开,设置主题论坛,特设青年论坛,同时开设三个分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科学社会主义 主编、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会长郭强致开幕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可辛主持开幕式和主题论坛,副秘书长刘晨光主持青年论坛,华中师范大学余维海、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陈家喜、中央民族大学宫玉涛分别主持分论坛,副秘书长武晓超主持闭幕式。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广西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理论视野杂志社等单位的50 余名代表发言,线上参会代表 200 余人。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谋划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本次会议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贡献、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聚焦“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时研究展望二十一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希望、新态势、新前景,主题突出,意义重大。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与会专家集中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和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和创新实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使命任务。郭强会长在开幕辞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自于世界现代化的挑战,其深刻内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体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本质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要学习借鉴人类现代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更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新的路径选择。理论视野 主编秦刚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具体化和新发展。深刻651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23 年第 1 期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新的使命任务的具体内涵,必须深刻领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体化的进程、一体化的事业,必须深刻把握明确的时间设定和目标要求,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更为艰巨的任务,科学应对新问题、新挑战。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理论视野 副主编胡振良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 21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主题。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必须从客观规律和创新实践、历史趋势和发展阶段、话语体系和研究方式等方面展开,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逻辑、21 世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现实逻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断创新 21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广西大学徐秦法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原创性贡献:在经济结构上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发展形态上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阶段论,在实践机制上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唐爱军认为,要从性质、时空、总体性维度深入分析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从现代化的目标、过程、动力、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界定中国式现代化,同时从中华民族、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三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叙事。上海社会科学院来庆立认为,要从历史和理论的双重维度,厘清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关系,谈社会主义不能脱离现代化,要讲清楚哪些要素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不能只谈现代化,丢掉了社会主义的属性。山东师范大学李长学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范畴、推进动力、道路选择、本质要求、基本特征、发展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重大意义以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历史方位、有利条件、风险困难、重大原则和战略路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和历史观照。广西师范大学汤志华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坚守和认识上的深化,成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之问,成功地激活了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生机活力。清华大学鄢一龙从世界现代化历史视角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六大原则:必须保持长期的国家统一与政治稳定,形成具有主导力、凝聚力的政治力量;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拥抱人类科技进步前沿;必须形成包容不同群体的现代化模式;必须对传统社会进行根本性全面性变革,又不能割裂传统文明;必须吸收借鉴优秀成果,坚持开放又保持自主性;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北京大学项佐涛认为,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上,西方现代化奉行资本至上,市场起关键作用。苏联现代化是政治强势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上坚持政府和市场持续平衡、持续发力;在政治上持续推进自我革命,尊重民意;在管理上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管理的专业化;在利益上鼓励合法经营发财致富,遏止资本恶性发展、野蛮生长。华侨大学姜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的经验总结。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孙振威认为,中国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一条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建设之路,生发于中国现代化理论、道路与实践中,社会主义生命力在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中不断彰显。厦门大学博士生夏文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主动融入现代性文明、自觉探索现代化道路、批判解决现代性困境、超越固有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和创新实践。青海省委党校薛红焰认为,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751学术动态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完善的制度保证、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山东大学张淑兰认为,党的二十大系统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继续强调统筹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并据此制定了涵盖九大领域的 21 项战略性统筹工作,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整体统筹、谋篇布局和科学部署,又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注重了各领域的内在统筹和具体统筹工作之间的有机联系。中南大学刘方平认为,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始终围绕促进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实现了对“人的现代化”重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进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张雪琳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把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了原则依托。上海师范大学贾淑品认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提前布局、科学规划,抢抓机遇,创造条件,防范和化解文化领域的挑战,实现文化现代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王文轩认为,我们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也是一部生态文明的建设史,其超越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间的“二元悖论”,探索了一条内涵生态正义的总体性现代化道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中央民族大学宫玉涛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进行现代化探索而形成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实现了对苏联式现代化的创新性超越,树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范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持续提供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赖鸿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对世界社会主义作出独特贡献。在理论思想上,让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执政治理上,为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上,引领世界社会主义逐渐走向振兴;在两制关系上,重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生王道林认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与西方传统现代性范式迥然相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参考。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潘金娥认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土化。中国、越南、古巴、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在实践创新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出发点。山东师范大学高继文认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守正创新”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态度。“守正”就是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新”就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851学术动态发展,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守正是前提,创新是动力,两者有机统一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吉林大学陈松友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在坚持问题导向的立场观点方法下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要围绕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要着力回答当下的现实问题,增强对趋势性、方向性问题的判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邓理从问题意识出发剖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理、基本类型与应对路径,认为“大党”的三重内涵是组织规模的复杂性、领导权力的广泛性以及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大党独有难题的三种基本类型是组织管理难题、执政效能难题、思想建设难题;党的自我革命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系统化方案。山东大学臧秀玲认为,要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阐释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具体而言,要从制度维度上指明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要从国家维度上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优势,要从政党维度上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政治优势;要不断科学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成功经验,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内容。山东大学崔桂田认为,政党文明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科学评价政党文明要创新政党本质、职能、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等多项内容构成的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人民谋进步,塑造了新的政党文明样态,体现为人民性政党、使命型引领式政党、民主化规范性政党、纯洁性清廉型政党。贺州学院张百顺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以发展为内在逻辑,科学阐明了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根本问题,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广西民族大学方彦明认为,新发展阶段是立足于“两个大局”,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和中国之问的发展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更高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最新形态,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湖州师范学院王荣德认为,“五个必由之路”是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党理论创新的成果;党的自我革命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表明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拓展了新境界。河海大学王同昌分析了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认为在农村基层治理中推进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与精细化服务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对农村基层社会变迁的必然要求。实践中要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加大基层治理人才培养力度,要精准把握农民群众的需求。新疆大学博士生王中凝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社会主义文明维度上是社会主义文明先进形态,在中华文明维度上是中华文明当代形态,在现代文明维度上是重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形态;这三重意蕴内在统一,共同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意蕴。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陈家喜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改革开放精神”,认为改革开放精神是立足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精神凝练和价值萃取,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改革精神,以及“海纳百川、互利共赢,命运与共、共同价值”的开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在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独树一帜,是改革时期各种共产党人精神的精神之源,同时也是推动持续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精神动力。三、大变局下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情况、新挑战、新对策围绕“大变局下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情况、951学术动态新挑战、新对策”,各位专家及青年学者做了精彩发言。既历史地考察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也整体考察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新态势。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新主张,也涉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左翼政党的新动向、新表现。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及当代价值。辽宁师范大学姜永建分析了列宁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即: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中心内容,党的总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目标追求,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内在本质,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主体力量,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有效支撑,两制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外在保障。列宁的思想具有社会主义性、民主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鲜明特点,对深刻理解和顺利推进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启示意义。山东大学陈凤分析了列宁关于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在政治建设中党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建设中党要保障社会主义方向;在文化建设中党要发挥引导教育的功能。其当代启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二是必须立足本国国情;三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是必须坚持自我革命。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洪子琳历史地考察了从马克思到列宁的国家消亡理论演进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提出和论证了扬弃“虚幻共同体”、超越政治解放和克服市民社会的、超政治的社会理想。列宁更加深刻认识到国家消亡理论的必然性和长期性。该理论对于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四个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指导意义。关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态势。华中师范大学余维海概括了国外共产党判断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状况的四种主要观点: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努力走出低潮的斗争焦灼期、艰难发展的困境期、中国引领社会主义发展希望的新时代。当前,各国共产党对世界仍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有统一认识,对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 21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中流砥柱越来越认可。中国政法大学吴韵曦结合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互影响的历史进程,概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发展态势。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新主张。陕西师范大学闫杰花分析了十一大以来越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成就、不足与对策,成就在于:一是巩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三是丰富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教育。不足表现为: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教育队伍的质量需要提高和教育制度机制需要健全等。对策是:一是强化内容创新,凸显民族特色;二是加强主体建设,重塑过硬队伍;三是健全制度体系,形成制度保障;四是整顿教育环境,营造优良生态。苏州大学方文认为中国和老挝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形成了相互信赖和相互支持的优良传统,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文化教育、农业等诸多方面的双边互利合作持续加强。党际交往是中、老两国友谊的重要支柱和最本质特征,是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证。中央党校博士生钱政宇研究分析朝鲜劳动党的时代观,认为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第一主义时代”是为回应当前国内外时代问题和现实挑战而做出的新思考、新决断,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是:党的基本政治方式从先军政治转到人民群众优先;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与国家宏观管理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以自力更生为主题的国家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加强党的领导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统一全党社会思想;提出积极的外交国防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云南大学博士生王恩明阐述061学术动态了尼共(毛主义中心)对尼泊尔通往 21 世纪社会主义之路的理论探讨及路径构建。尼共(毛主义中心)是尼泊尔第三大党,近年来多次扮演“关键少数”和“造王者”角色。尼共(毛主义中心)八大对关涉党的基本理论、政治路线、斗争策略及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尼泊尔共运历史叙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重新匡正与厘定,是该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对尼共(毛主义中心)未来转型、尼泊尔共运及政局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左翼政党的新动向、新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贺钦分析了当前拉美共产党研究的研究方向、研究议题和研究方法,强调深化拉美共产党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新使用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社会科学院龙萌瑶以奥地利共产党在格拉茨市议会的选举表现为例,分析了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新进展。奥地利共产党在格拉茨市的支持率近年来不断走高,究其原因,住房政策的有力推行是内在因素,强大的选民动员能力和议会内外的活动能力是关键所在。这不仅是奥共在选举上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奥地利本土化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朱旭旭阐述了 21 世纪日本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一是对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新探索;二是对未来社会理论的新探索;三是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变化。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郭海龙概括了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的四个方面的政治遗产:一是积极福利改革延续了“第三条道路”成果,是其最大的、最正面的遗产。二是进步联盟脱离社会党国际,以进步主义的形象在国际层面深化了“第三条道路”的相关理念。三是作为“第三条道路”的“活化石”,法国前进运动深得其精髓,但潜力有限。四是“第三条道路”间接助推了民粹主义崛起,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态动向。这些遗产显示了社会民主主义正处于“转型混沌期”,从群体型政党转变为议题型政党或是其出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黄河从美国 7 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视角,分析他们对世纪疫情下政治制度差异性的观点。在世纪疫情下的美国:一是普通民众成为危机的承受者;二是资本主义政府的腐朽和无能;三是资产阶级在危机中不断获利,社会层面的恶劣影响不断扩大。而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的生命健康为第一位,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和物资保障系统,对世界抗疫做出巨大贡献。世纪疫情凸显两制差距,显示社会主义才是社会发展方向。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张成利梳理考察了海外学者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实践成就、政治逻辑、现实意义的研究阐释,这些研究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壮美画卷,为世界客观认识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重要窗口,也为国内学者提供了丰富学术素材。重庆大学杨柠聪分析了俄乌冲突背后隐含的历史认知冲突:俄乌是否同源,俄乌是否友好,乌克兰是否是苏联的“受害者”,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是不是解放乌克兰的“英雄”,政权和军事行动合法性等。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治利益冲突;二是美西方国家拱火;三是历史修正主义导致双方历史观、世界观相互矛盾。历史分歧将持续恶化俄乌关系,加剧双方国内经济社会危机,影响区域及全球稳定。在闭幕式上,山东大学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主编、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崔桂田宣布 2022 年年会优秀青年论文获奖名单,中南大学刘方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树焕等 13 名青年学者获得荣誉。最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可辛作会议总结,对与会专家的思想分享和热情支持表示感谢,对本次会议的顺利筹办和丰富成果高度肯定,期待疫情过后现场年会更深入、更直接的交流研讨。撰稿:李笑宇、魏丽、查懿珊、王珂责任编辑:冉 昊161学术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出国留学广告
提示  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共二十大与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22年会综述_李笑宇_.pdf
链接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p-2026496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